琅琊榜第二部第一百三十集(琅琊榜第二季刺客列传)(1)

各得其所——浅评刺客列传

刺客列传算是继琅琊榜之后我第一部追完的剧。最开始的确是冲着全剧没有一个女人这个噱头和阿离的盛世美颜去的。但后来让我坚持看下去就不仅仅是这两个单薄的理由了。剧组穷是真的,所以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地方都做的不够精细,特别是战争的场景因为人太少总是看上去…很寒酸。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了。在有限的资源下,这部剧里每一个出场人物都得到了充分的诠释。而在宏大的背景下,每一个国家的主线都阐释的很清晰。可见编剧姐姐的功力还是很强的。虽然有人说小鲜肉的演技不行,但把这部剧从头看到尾,就可以看见演员们演技的明显进步。所以,从各方面而言,这部剧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微臣恳请王上,顾念裘将军,务必要振作起来。” ——公孙钤
“唯愿吾王,长享盛世。” ——裘振
“孤王心里啊,有个洞…一个填不上的洞…” ——陵光

公孙钤,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他光风霁月,却困于多情。他以真心待人,却低估了人心险恶。最后看到他死在阿离所下的毒之下,心中不是不无遗憾的。他本是有才气有抱负之人,然怀才不遇,从他初入朝堂开始,陵光就未曾振作过,连帝王都没有野心,一个当臣子在这乱世中又能施展多大的抱负呢?而当陵光终于放下过去的时候,他却已殒命,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陵光,天璇君王。本是最强大的国家最有野心的王。却因一场刺杀而造成的裘振的死而一蹶不振。本着先入为主的想法,最开始以为陵光才是主角,是要争天下的人,没想到他真的一直颓废到了最后。我从来不把钤光放在一起说,因为陵光给了公孙太多背影,心里一直念着裘振。刺客列传并不是什么基佬片,但要说这部剧里一点这样的成分也没有,那也不是,至少陵光和裘振的感情,我觉得已经达到了爱的高度。或者说裘振怎样我不知道,但陵光对裘振的一定是爱,那种刻入了骨子里的感情。据说第二季就是执明跟陵光争天下…陵光本就是胸有丘壑之人,裘振的死终归只是暂时阻挡了他前进的脚步。但这样的发展就更令人叹惋了,不禁会想振作的陵光和公孙会是一种怎样的强强组合,更好一点再加上裘振,那简直无敌了。

至于裘振…虽然第一集就领了便当,但我感觉他活了30集…

  • 【绿国组】

“微臣不才,但也愿为王上分忧啊!” ——仲堃仪
“孤王当真是孤家寡人,唯以忍字自勉。” ——孟章

仲堃仪,全剧中前后反差最大的一个人物。剧里面的一集回忆杀真的触动到了我,“学生乃一介布衣匹夫,承教于圣贤之人,若他日学有所成,愿像夫子一样,秉持薪火,如此大道香绵不绝!”彼时他还是一个学宫中的士子,当时的他说出这段话时眼睛都是亮亮的,当真是洁白无瑕的君子之风。却不想日后会沉迷权势,猜忌怀疑,眼神中都带着阴鸷。他无疑碰到了一个好君王,孟章信任他,倚重他,护着他。但在三大世家的打压之下,他不甘示弱却又担惊受怕,而他的布衣出身,也使得他潜意识里保留着一份自卑,以至于不能完全信任别人,遇事也最先考虑自己,终究造成了他后期不断的黑化。

但对于这个人物,虽谈不上喜欢,但也恨不起来。关于孟章的死。很多人都将孟章的死迁怒于方方土。但方方土其实并没有杀了孟章,他最多只是没有救他。他知道孟章喝的药有问题却没有去提醒他,是因为那时候他的政见已经与孟章相左。从前期的铺垫看来,方方土的一大特点就是独。彻彻底底的独。全剧里唯一一个他愿意结为挚友的公孙钤,也因阿离的一次离间,致使两人的关系破裂。所以方方土就只剩下了一心为自己谋划。凭心而论,方方土反倒是全剧中最清醒的一个,阿离的复仇尚且会被情感羁绊有所犹豫,方方土却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够狠够绝。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这样的行径看上去自私小气了些,但终究也是没错的。而且更适合这样一个乱世。之前看到有人说,公孙适合盛世,仲堃仪这样的人才更适合在乱世中当一个枭雄。

再说孟章。天枢君王,少年王上。提到孟章,第一印象便是隐忍。天枢国情最为复杂,内忧外患,全都占了。内有三大世家权势滔天,外有天玑、遖宿威胁。孟章就是在夹缝中生存的那个人,位高权重,却势单力薄,所以他才将方方土视作他的机会。所以他的死无疑是最令人心寒的,他对方方土掏心掏肺,到死都在想着为他安排退路,却不想方方土早已忘了初心,成为了将他推向死亡的一股力量。生不逢时,这个词拿来形容孟章再合适不过。他心怀天下,勤政爱民…几乎所有称赞明君的词藻都可以拿来形容他,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明君。然而他生在这样一个乱世,这样一个国家,他有心而无力,到最后甚至所有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希望他去死…何其悲凉。

  • 【白衣组】

“承君器重,无以为报,唯肝脑涂地。” ——齐之侃
“小齐,你当真是与本王生分了。” ——蹇宾

比起执离的生离,绿国、钤光的死别,白衣组的结局大概能算这部剧里最完满的了。

你若离去,我亦不愿独活。

煎饼王最大的问题在于太多疑,亦不够果断。他信不过身边的任何一个人,甚至包括他的小齐。然而他对小齐终究是不同的。如果他人隐瞒他,他会感到愤怒,但他害怕小齐隐瞒他,欺骗他。小齐在他的生命里扮演了一个太重要的角色。他们相识于危难之中,接下来便是一路扶持,相付真心。煎饼是君王,小齐是上将军,一个君王面对手握军权的将军有所猜忌,这其实很合理。但每次煎饼对小齐有所猜忌的时候,神情中都透着不愿,不愿去猜想,不愿小齐隐瞒他。所以煎饼的内心一直都是痛苦的。他作为一国的君王,不能如他所想顺着小齐的心思征战天下,天玑信奉巫蛊之术,上要应承天命,下要顾及黎民百姓。加之国师一党对小齐强硬的排斥态度…煎饼其实也是面临着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所以说,煎饼虽然多疑,但他已经给予了小齐他能给的最大的信任。而他的不够果断…最终葬送了天玑,也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齐之侃,天生将才。他是真正的正人君子,忠义两全。他一生无欲无求,不信天不信命,只信蹇宾。只因父辈许下的一个飘渺的承诺,他此生便为蹇宾前赴后继,肝脑涂地。为了蹇宾,他可以忍受国师的一次次刁难,为了蹇宾,他可以不断的退让,为了蹇宾…他是五国全都垂涎的将才,他本可以不死。但为了蹇宾,为了心中的那份忠义,他最终选择与蹇宾共赴黄泉。小齐的这一生,仿佛就是为了蹇宾而活。小齐的这份情义或许有些难以理解…但士为知己者死,蹇宾对小齐,应该又是别一种更深的意义吧。

“小齐,你为何离本王这么远?”

“微臣觉得,这个距离刚刚好。”

“可本王觉得,这个距离,小齐会跟丢的。”

小齐最终没有跟丢,他从来都追随着你的脚步,同生,共死。

  • 【执离】

“本王是天权的王,就算天权亡在本王手里,那也是命中注定!” ——执明
“我本是应死之人,奈何苟活到了如今。” ——慕容离

执明,天权君王。天权倚靠天险,易守难攻,国富民安。如果没有遇到慕容离,执明可以永远是那个“地主家的傻儿子”。他有钱有权,不务正业,看似钱多人傻,实则心里什么都明白,只是不愿入局罢了。

他说,“本王不想争也不愿去争,打起仗来,死的是本王的子民,本王会心疼。”

他说,“本王是天权的王,就算天权亡在本王手里,那也是命中注定!”

他说,“一个大国的王和一个小国的王,不都是王吗,有什么不同吗?”

他不争不抢,并非他天权就比其他国家弱小。每个君王统治的方式不一样,也并非每个人生来就愿意去成就什么。他盘踞于昱照山旁,守着他的一方子民,又何尝不可?他是真正的洒脱,他的国家强大,百姓安乐,换作是我,我也愿意做他天权的子民。

小葱曾说,“置身局外,方可一览无余。”

执明就是这种人。

他置身局外,是真正清醒之人。大智若愚。

慕容离,瑶光国王子。幕后boss。

阿离曾说自己是应死之人,奈何苟活到了如今。瑶光被天璇所灭,王室成员全部殉国,独留慕容离一人侥幸生存。

他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死去之人尚能放下一切,而苟活之人、却要背负着这一腔恨意,活下去。

阿离本是这剧里最黑暗的人,奈何遇到了执明。

执明对阿离是真的好,掏心掏肺的好。

有人说阿离不值得执明这样对他。执明的付出根本得不到任何回报。

但阿离算计所有人,都不曾把天权算计在内。

阿离说,“我留在这里,是因为王上对我好。”

阿离从来都懂得执明对他的好,即便他最初是抗拒的,却也抵不住这一腔情意。

所以,阿离对执明的感情一直都是纠结的。其实不仅是执明,很多人都问过阿离,你想要什么,但阿离的回答都是,“我不知道。”他从来都是一个孤独而无助的孩子,国破家亡,他被迫背上这沉重的包袱,在复仇的路上踽踽而行。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亦不知道这条路会通往何方。他其实是善良的,他的心并非是石头做的,他亦有情义。所以他会不算计天权,他会让庚寅提醒小齐和公孙远离这趟浑水。然而,事与愿违,他又被迫在这复仇的路上渐行渐远。

很多人都从前期对他的怜惜到后期的厌恶。但这不过是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安排罢了。乱世之中,各为其主,各得其所。没有谁对谁错,不过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