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文字也有产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果您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技术、农村生活等,那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依农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含氯肥料哪些作物不能用(氯是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1)

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存在,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和空气中。似乎提及氯元素,我们对它的好感度就不高,就会想到剧毒的黄绿色氯气、想到被禁用的有机氯农药、想到被氯污染的土壤和水源、想到被其破坏的臭氧层,想到施入含氯肥料后被毒害的农作物。不过凡事皆有两面性,我们每天都要吃的盐(NaCl)不就含有氯元素嘛。其实氯元素不论是对动物还是植物来说都是其生长发育所必需得元素,动物或是植物一旦缺乏氯元素,就会导致其生长发育异常造成不小的危害。此外氯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药制造业和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中。由此可见这世界上本就没有完美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但还要明白这其中的“利”也可能只是相对的。

在农业种植生产中,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是当下农民朋友对于含氯肥料的态度,都可以用“恐惧”一词来形容。只要一听到肥料含氯,不论种什么作物,不管什么土质条件,不提种植区域气候情况,都对其避之不及。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对氯敏感的农作物太多了,确实过量盲目施入氯肥会对农作物造成较大的危害,给农民朋友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其二是“忌氯作物”这个概念的引入,让农民朋友觉得氯对所有的“忌氯作物”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不过氯既然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必须元素又怎么会“忌”它呢?所以说这个“忌”字用的可能有些不恰当。

氯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是早在20世纪中期就已经通过多项实验确立的,且大多数农作物植株内的氯含量在0.2%-2%之间,这比一般的农作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量都要多。这说明农作物不仅对氯有需求,甚至比对其它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还要更大些。有的朋友就会问了为什偏偏它易对农作物造成毒害作用呢?依农认为原因有三点,其一是我们在施入氯肥时往往更容易施过量,这是由于常见的含氯肥料主要是氯化钾和氯化铵,我们施入这两种肥料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补充作物所需的大量元素氮和钾,顺带手施下去的氯对于大部分作物来说就很容易过量;其二是农作物对氯的吸收属于逆化学梯度的主动吸收,吸收速率很快,施入方法不对就很可能造成危害;其三是氯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非常广,一些区域内土壤、灌溉水中的氯含量已足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再用氯肥后就极有可能造成氯过量。同样也由于农民朋友长期对氯肥的恐惧,导致了一些需要补充氯元素的作物不能健康生长,一些易缺氯土壤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滥用氯肥是不对的,把氯肥打入“冷宫”同样也是不对的,今天依农就带大家深入的了解一下氯肥,帮助大家摆脱误区合理利用。

含氯肥料哪些作物不能用(氯是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2)

深入了解氯肥、氯元素

一、氯肥的种类

  • 氯化钾:白色或暗白色晶体物质,常温下易溶于水,氧化钾含量在60%左右,氯含量在48%左右,可用于基肥、追肥,不易当种肥使用。
  • 氯化铵: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状物质,常温下易溶于水,氮含量在24%-26%之间,氯含量在66%左右,可用于基肥、追肥。
  • 其它含氯肥料:其它易氯化钾、氯化铵为原料的复混肥料、复合肥料中也含有氯元素,按含氯量的不同,可分为含氯量3%-15%的低氯肥料、含氯量在15%-30%的中氯肥料、含氯量超过30%的高氯肥料。

二、氯元素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氯元素是所有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作物植株内适度的氯含量对农作物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氯的功能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氯参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作物植株内氯元素的存在可保障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促进氧气的释放及叶绿素的积累。
  • 氯与农作物气孔的开放与闭合有关,气孔保卫细胞内适量氯元素的存在,可调节植株在失水状态时气孔的开闭情况,从而降低水分的损失,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
  • 氯能提高农作物植株内多种酶的活性,能够协助完成可溶性氮的长距离元素,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
  • 氯元素可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氯离子对农作物的多种病害都有抑制作用,农作物植株内适量的氯元素存在可预防或降低小麦全蚀病、叶锈病,马铃薯空心病,椰子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
  • 氯元素可促进农作物根尖细胞的分裂,促进根系伸长和毛细根的增多。

含氯肥料哪些作物不能用(氯是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3)

三、农作物缺氯、氯含量过高及氯的毒害症状

1、农作物缺氯的症状及危害:农作物缺氯时植株外部症状一般表现为叶片失绿、枯萎、根系生长受阻、变粗等,作物缺氯时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会明显降低。

  • 叶菜类作物缺氯时,多表现为叶片萎缩,根粗短呈棒状、毛细根数量下降,由叶缘上卷成杯状。
  • 茄果了作物缺氯时,多表现为叶片尖端出现凋萎,而后叶片失绿,进而呈枯绿色,逐渐由局部遍及全叶而坏死,根系生长不良,表现为根细而短,侧根少,坐果率下降。
  • 粮食作物缺氯时,多表现为叶片萎蔫、根系异常,缺氯严重时导致根和茎部各种病害的发生最终造成全株萎蔫。
  • 果树缺氯时,多表现为叶片失绿、根系生长异常,植株抗病性和抗逆性下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2、农作物氯含量过高的危害:农作物中氯含量高出作物正常含量但未过量时,农作物植株一般不表现明显的症状,但是氯含量高于作物所需氯正常水平时同样会对作物产生相应的危害。比如水果及茄果类中氯含量较高时会导致果实口感下降,叶菜类作物中氯含量较高时会导致其产量的下降,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中氯含量较高时会导致其籽粒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降低,总而言之氯含量较高时会影响各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农作物氯中毒的症状及危害:农作物发生氯中毒是症状变现比较明显,会影响一年生作物的出苗率,在粮食、蔬菜等作物上轻则表现为也片失绿,重则表现为叶片叶缘或整叶焦枯植株死亡;果树类作物,多表现为叶片焦枯,大量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可导致果树植株死亡。此外过量施入氯肥还会污染土壤和水环境。

含氯肥料哪些作物不能用(氯是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4)

农民朋友对含氯肥料存在的误区

一、仍认为氯对作物有百害无一利,只要是肥料含氯就不能用

虽然说氯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是个不争的事实。给适当的作物、在特殊的气候、土壤情况下,科学合理的使用含氯肥料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但是仍有农民朋友认为氯对农作物有百害而无一利,只要是含氯肥料就不敢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有两个,其一是打心底里不接受、不认可;其二是也尝试过施用含氯肥料但是由于施用方法不对造成了负面的后果就再不敢用了。大量田间实验研究表明,合理的使用氯肥是有助于农作物生长的,因此一味的排斥氯肥是一个较大的误区。

二、接受氯是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却盲目使用含氯肥料

与上一种误区截然相反的是,有些农民朋友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听了或看了氯元素对农作物生长如此之多的促进功效,再加之含氯肥料相较于其它肥料又比较便宜,瞬间觉得氯肥简直就是个宝。然后不谈作物、不讲气候、土质条件,开始盲目的使用含氯肥料,这样不合理的滥用,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各种各样的负面效果。害怕不用是误区,盲目滥用更是误区,都需要摆脱改正。接下来依农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该如何合理利用含氯肥料。

含氯肥料哪些作物不能用(氯是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5)

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氯肥

一、根据作物对氯的敏感度施肥

不同农作物对氯元素肥敏感度是不同的,这里的“敏感度”我们可以说成作物对氯元素需求量的高低程度(虽然不严谨但更直白些)。比如说棉花、麻类、水稻、高粱、椰子、油菜等作物对氯的敏感度低耐性强需求量大,对于这些作物可选择使用含氯肥料。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甘蔗等作物对氯的敏感度、耐性、需求量都一般,对于这些作物可辅施含氯肥料。葡萄、莴苣、苹果、西瓜、马铃薯、辣椒等作物对氯的敏感度高、耐性差、需求量小,对于这些作物可少施或不施含氯肥料。

二、根据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合理使用氯肥

不同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的区域内氯含量不同,还会影响施入氯后氯肥的状态和存在情况,比如说氯易淋失长期气候干旱的地区氯易积累含量高因此不易使用氯肥,雨水较为频繁湿度较大的区域就可适当使用氯肥。氯过量易造成土壤盐化,盐化土、盐碱土、黏土、石灰性土壤氯含量高,不易使用氯肥,黄棕土、潮土、水稻土就可适当使用氯肥。此外在确定氯肥的具体使用量时要综合考虑作物的种类、气候情况、土质条件等因素,不能只片面以一个点为依据就确定用量。

三、掌握氯肥的科学使用方法

确定可使用氯肥后,氯肥的使用也是有技巧的,首先氯肥不能作为种肥,这是因为含氯肥料与种子接触后,会抑制种植萌发。氯肥可作为基肥和追肥使用,在作为基肥使用时要尽量避免肥料与作物种子、根系直接接触产生危害;基施氯肥要深施,最好和有机肥掺混后施入,这样可降低潜在的危害。在作为追肥使用时最好少量多次追施,同时在作物对氯的敏感高峰期最好避免追施氯肥,比如说作物的苗期,最好在作物生长的中期使用。

含氯肥料哪些作物不能用(氯是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6)

以上就是依农总结的氯肥的种类、作用、作物缺氯及氯过量的危害,今后大家一定摆脱对氯的误区,科学合理的使用含氯肥料。最后依农还是之前那句话,凡事皆具两面性,农民朋友们在使用氯肥时一定要用其利避其害,结合实际种植生产情况对其不片面排斥也不笃信盲目,希望本文能在农民朋友使用氯肥时有一定的帮助。

含氯肥料哪些作物不能用(氯是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7)

#谷丰计划#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