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曾经在高处

曾经站在天空的河流

邈远而谦卑,溺亡又繁衍复活

它收拢了澎湃的翅翼

放低腰身,回躺在世代流徙血汗的泥土

它滋润万物,探求时光枝桠的拔节

不再置身哀嚎,与大地一道撕碎梦想

它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流

如河来到人间,被无辜放逐成盲流

我满怀沉寂,屈子的天问陨落满天星斗

它如何坠入爱河,坠入潜意识的黑洞

事物的真相流淌千载流星

又掩饰千载,不辨流向东西的人群

最后被河流嘶吼出群山的诺言

河流曾经站在高处

在九月原野茫茫攒动的头颅

它高高在上,又义无反顾

它照彻干枯灵魂,又见证了死亡踪迹

我将脚步止于神秘尘土

止于光明的喧哗与银河系的昼伏夜动

点评:

“河流曾经在高处,曾经站在天空的河流”,这是将“黄河之水天上来”,换个说法推出。反复用“曾经”,强烈否定“当下河流在天上”,强烈肯定“天空”和“高处”的“河流”应该是当下的黄河水。黄河水天上来,要在地上流,强调往低处流——服务到底层。

“收拢了澎湃的翅翼,放低腰身”,“回躺在世代流徙血汗的泥土”,以便“滋润万物,探求时光枝桠的拔节”,“不再置身哀嚎”只发出流水声,要“与大地一道”去“撕碎梦想”,将“梦想”变成现实。这是河水的使命,一种“境界高,身段低;泽被苍生,润物无声”的意境。

但不幸的是,人间也出现了河流――即所谓“盲流”。我们眼前似乎出现了春运期间滚滚涌动的人潮,底层人为生存不得不做的流动。假如屈子投入了这样的河流,他的“天问”会是什么?

还有爱河,人类的历史之河,记忆之河,都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河流。假如集体无意识,人们盲目地随波逐流,不辨方向,不问真相,“最后被河流嘶吼出群山的诺言”不无可能。“锦绣河山”是需要河和山共同信守的诺言。

这首诗将自然之河和人类之河穿插融和,互为意象,烘托深化了有关人类命运的深刻主题。河流是一面镜子,“它照澈干枯灵魂,又见证了死亡踪迹”。诗人站在灵魂的高度,审视当下喧哗,两个“止于”,一个立足,一个拒绝。立足于神秘故土面向浩渺星空的深沉思考,表达出了内心深切的忧患意识,以及对光明的深邃期待。读完诗,不禁让人想起孙中山先生1916年9月15日在海宁观赏钱江潮后写下的一句话:“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左兵,天端)

流向天空的河(站在天空的河流)(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