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古诗助读·盛唐诗歌(廿一)杜甫五首

高全成

杜甫诗歌绝句100首 简易古诗助读盛唐诗歌(1)

唐代诗歌

【文学常识简介·唐诗】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唐诗一方面继承汉魏以来的五、七言古体诗,并使之更为完善;一方面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从而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唐代诗人辈出,灿若星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就是杰出代表。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地超越了前代。

盛唐诗歌(廿一) 杜甫五首

杜甫诗歌绝句100首 简易古诗助读盛唐诗歌(2)

1、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题意简释】江:此指锦江支流浣花溪。独步:独自散步。

【背景简介】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饱经离乱之苦后,终在四川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得寓居之所。翌(yì)年,春暖花开,杜甫本想“走觅南邻爱酒伴”(“到南邻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外出饮酒已经十余天了,室内独有空空的卧床”),只好独步江畔寻花游赏。

【内容简介】诗人游赏(或远望)五处,赋诗七首。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缘起,第二首写在江滨所见花景,第三首写竹林中两三户人家的花景,第四首写遥望成都小城所见的花景,第五首写黄师塔前的花景,第六首写黄四娘家的花景,最后一首总结。七首自成章法,又同为一体,构成“江畔独步寻花”的连环画。第六首通过描写江畔寻花至黄四娘家所见所闻的繁花盛开、彩蝶飞舞、娇莺欢唱的情景,渲染出美丽热闹的春色,流露出自己陶然沉醉的喜悦心情。

【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1),千朵万朵压枝低(2)。

留连戏蝶时时舞(3),自在娇莺恰恰啼(4)。

【译文】

黄四娘家鲜花盛开,遮满院外小路;千万朵盛开的花把花枝压得弯弯地低垂下来。

花间的蝴蝶留恋不舍,时时飞舞;花间的娇莺自由自在,恰恰啼鸣。

【注释及有关提示】(1)黄四娘:唐代以姓氏后加行第为尊称,妇女则在行第后再加一娘字。蹊(xī):小路。(2)千朵万朵:不仅是数量多,而且是分量重。由“压枝低”见出,“朵”字不仅表示量,而且表示态。朵,是花苞。此时的花,如果是花蕊初萌之态,定然不会把花枝压弯。能把花枝压弯,一是数量多,二是分量重,所以此时的花态是盛开或含苞待放。

【阅读笔记·谁家的花?谁家的蹊?】

杜甫这首诗中的“花”是黄四娘家的似乎不应有异议,但是说“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言外之意“花”不是黄四娘家的。杜甫这首诗中的“蹊”不是黄四娘家的似乎也不应有异议,但是说“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言外之意“蹊”是黄四娘家的。

谁的花、谁的蹊的问题模糊,也就难以体味到首句、次句描写的精妙所在。

关于“花”和“蹊”,首句交代得很明确,描写得很艺术:花,是长在黄四娘家院内的;因为多,有些花隔着矮墙(或篱笆)开满在院外的小路上,这很能令人想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韵味。如果说首句是描写黄四娘家花多的总体状况,那么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就是对“花满蹊”的原因和情态的具体揭示和描写。

(3)留连戏蝶时时舞:主谓倒装(“留连”是连谓式的第一个谓语。当然,“留连”也可视为“舞”的状语;如此就不是主谓倒装,而是状语置主语前)常式为“戏蝶留连时时舞”。倒装的句法,突出了蝴蝶留恋不舍、时时飞舞的形象,从而巧妙地虚映出画面中看不出的花的芬芳。留连:留恋不舍。(4)自在娇莺恰恰啼:句法与第三句相同,把谓语“自在”置于主语“娇莺”前,突出了娇莺自在逍遥的情态,从而巧妙地衬托出花的鲜妍。自在,不受拘束。娇:美好可爱。恰恰:形容声音和谐。

【诗句简析】

首句:描写黄四娘家繁花盛开的概况。

次句:具体描写繁花满枝和花朵沉甸甸的优美景色。

第三句:以蝴蝶在花间的戏耍飞舞衬托出花的芬芳。

末句:以娇莺在花间欢跳鸣唱衬托出花的鲜妍。

【艺术特色简介】

语句自然明快,描写细腻,画面艳丽且充满生趣。

杜甫诗歌绝句100首 简易古诗助读盛唐诗歌(3)

2、戏为六绝句·其一

【题意简释】戏为:此指随意戏作(诗文书画)。杜甫以小诗发大议论,褒贬有据,态度严肃,但是为何于诗题冠一“戏”字呢?这当然不是为了游戏娱乐。首先,杜甫不以导师自居,于诗题冠一“戏”字,是一种自谦的艺术。其次,诗中对“嗤点”者、“轻薄为文”者的批评毫不客气,而诗题冠一“戏”字,则冲淡一下教训性。

【背景简介】这组诗大约写于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当时文学界存在着文人相轻、夜郎自大、厚古薄今等弊病。

【内容简介】在我国文学史上以绝句这种体裁论诗,是杜甫的首创。杜甫这六首绝句既是文艺批评,也是他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第一首,赞扬庾信,讽刺“嗤点”前贤的人。

【原文】

庾信文章老更成(1),凌云健笔意纵横(2)。

今人嗤点流传赋(3),不觉前贤畏后生(4)。

【译文】

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笔力高超雄健,文思纵横奔放。

当今的人讥笑庾信留下的文章;(可是,我却)不觉得前贤(若活着)会敬畏你们这般后生。

【注释及有关提示】(1)庾信: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文章:泛指文学。成:成熟。(2)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意:思想,此指文思。纵横:奔放。(3)今人:与杜甫同时的一些人。嗤点:讥笑、指责。流传赋:指庾信流传下来的文章,如《哀江南赋》等。赋,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4)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后生,诗中指“嗤点”庾信的人。杜甫是说“后生”的一部分不“可畏”,即借假设的前贤的态度表达自己对嗤点者(“后生”的一部分)的斥责态度。这个句子以“后生可畏”为话题,浓缩了一个转折的意思:虽然“后生可畏”,但是前贤并不会敬畏你们这般后生。

【诗句简析】

前两句:高度赞扬庾信老年时更加成熟的奔放的文思和凌云的文笔。

后两句:尖锐斥责嗤点前贤的人。

【艺术特色简介】

鲜明的对比。前贤之“凌云”“纵横”与“后生”之“嗤点”形成鲜明对比,使“后生”的轻狂,不揭自露。

杜甫诗歌绝句100首 简易古诗助读盛唐诗歌(4)

3、戏为六绝句·其二

【内容简介】正确评价初唐“四杰”及其作品的历史地位,痛斥讥笑“四杰”的轻薄者。

【原文】

王杨卢骆当时体(1),轻薄为文哂未休(2)。

尔曹身与名俱灭(3),不废江河万古流(4)。

【译文】

王杨卢骆的诗文正是代表初唐时期诗文风格的,轻佻之人写文章讥笑他们还没有停止。

你们这些人(就算一直讥笑“四杰”到你们)身与名都消失了,也不会使“四杰”的作品像万古奔流的江河那样停止流淌。

【注释及有关提示】(1)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当时体:那个时候诗文的体裁和风格。(2)轻薄为文:指当时人批评“四杰”的话。例如《旧唐书·文苑传》所载裴行俭的话:“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 再如当时有人嘲讽杨炯为“点鬼簿”,嘲讽骆宾王为“算博士”。宋代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玉泉子》(唐·无名氏)语:“王、杨、卢、骆有文名,人议其疵曰:‘杨好用古人姓名,谓之点鬼簿,骆好用数对(用数字为对),谓之算博士。’”轻薄(bó):轻佻(tiāo),浮薄。哂(shěn):讥笑。(3)尔曹:你们这些人。曹,辈。(4)废:停止。此处是使动用法,使……废。江河万古流:借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及其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三、四句是个假设兼转折的复句,即“尔曹(即使)……(也)不废……”。

【艺术特色简介】

褒贬态度分明,对比效果鲜明。“当时体”是不脱离时代环境的准确肯定,“哂未休”是对诋毁者的强烈斥责。最后两句更是在截然相反的结局中极大地嘲讽了“轻薄为文”者,热情的赞颂了包括“初唐四杰”在内的历史上的优秀作家及其作品。

杜甫诗歌绝句100首 简易古诗助读盛唐诗歌(5)

4、“两个黄鹂鸣翠柳” (绝句四首·其三)

【背景简介】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杜甫的好友成都府尹(yǐn,长官)严武入朝,剑南兵马使徐知道以成都为据点叛乱,杜甫为避乱而迁往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叛乱平定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严武重回成都任职,写信邀请杜甫,于是杜甫复归成都草堂。当“三年奔走空皮骨”后,杜甫再得安宁生活,更觉草堂春色可爱,于是情不自禁,写下四首七绝。

【内容简介】这首七绝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1),一行白鹭上青天(2)。

窗含西岭千秋雪(3),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透过窗子可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航船。

【注释及有关提示】(1)黄鹂:鸟名,即黄莺。 (2)白鹭:亦称“白鹭鸶”,全身羽毛雪白,能振翅高飞,喜群居。(3)西岭:即西岭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是距离成都市区最近的雪山。(4)东吴:三国时吴国,因地处江东,又称东吴。

【艺术特色简介】

(一)对仗工整。绝句的“绝”是“断”的意思。写绝句可任意断取律诗的任何两联。这首绝句恰好像断取了律诗要求必需对仗的中间两联。这两联所写事物及其情态、数量、颜色对仗的极为工整。前两句还分别是当句对。首句的“黄”与“翠”相对,次句的“白”与“青”相对,使色彩更加分明艳丽。

(二)此诗是“一句一绝格”,即一句一景,四景分别是黄鹂、白鹭、积雪、泊船。四景各自独立,合之构成一幅明净绚丽、开阔远大的春景图。

(三)这是一首以画入诗的佳作。首句,有声有色,以清脆欢快的鸣声和对比鲜明的色彩营造出绚丽优美的意境。次句,一行白鹭直飞青天的阔大画面,流溢出诗人自由奔放昂扬向上的情怀。第三句,一个“含”字变远为近,缩巨为微,像是把一幅雕刻而成的山水画镶嵌在窗框中一样。第四句,“泊”是眼前的,“万里”是画面外的,这样虚实结合,既把视线推移到“东吴”,又表现出诗人平定战乱的期盼和视通万里的胸襟。 

杜甫诗歌绝句100首 简易古诗助读盛唐诗歌(6)

5、“迟日江山丽”(绝句二首·其一)

【背景简介】这两首五言绝句的创作背景与“两个黄鹂鸣翠柳”等四首七言绝句的创作背景相同,都是在重返成都草堂、生活暂得安定后写的。但是漂泊之人,对景感怀,总难抑制思乡之情,所以又不免发出不知归年的慨叹。

【内容简介】第一首,诗人细致刻画出一幅亮丽绚烂而又宁静祥和的春光图,表现了自己的安适欢悦的情怀。

【原文】

迟日江山丽(1),春风花草香(2)。

泥融飞燕子(3),沙暖睡鸳鸯(4)。

【译文】

春天阳光照耀下,山河显得格外秀丽;和煦的春

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土融化了,燕子飞来飞去忙碌地衔泥筑巢;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滩上,鸳鸯正悠闲地栖息着。

【注释及有关提示】(1)迟日:春日,用典,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或《诗经·小雅·出车》“春日迟迟”。用“迟”既有典出,更为与下句的“春”避复。(2):次句以看不见的“春风”为背景,又让人通过嗅觉,感到春风的“习习”之态。(3)泥融:泥土融化。(4)沙暖:江边的沙滩被太阳光晒得暖暖的。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诗句简析】

首句:以“春日”为底色,粗笔勾勒出阔大明丽的江山图。

次句:以“春风”为媒介,通过馨香写出了花草的繁盛。

第三句:通过(泥土)“融”和(燕子)“飞”之间的关系,巧妙地写出了燕子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的情景。

末句:不事修饰而又精妙地写出了鸳鸯恬静地享受日光浴的情景。

【艺术特色简介】

(一)意境亮丽,格调清新,对仗工整。

(二)此诗是“一句一绝格”,即一句一景,各自独立,合之构成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四景分别是江山(丽)、花草(香)、燕子(飞)、鸳鸯(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迟日”“春风”看成一、二句中的景,因为它们不是“一句一绝”中的具体的景,而是整个春光图中的背景。

杜甫诗歌绝句100首 简易古诗助读盛唐诗歌(7)


作者简介

杜甫诗歌绝句100首 简易古诗助读盛唐诗歌(8)

高全成,男,高级教师。1952年8月生。从1975年至2012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37年,先后任教于淄博五中、原淄博三中、淄博一中等学校,曾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1987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2012年光荣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