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都大美济宁 体验好客山东寻访真实的柳下惠(1)

柳下惠是春秋时鲁国人,他一生德操高尚、待人诚信,节操行为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最高境界是思想的和谐。

柳下惠,展氏,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有“和圣”之称。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

柳下惠曾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在《论语》中,柳下惠被认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被中国历代广为传颂。

关于“坐怀不乱”的故事,多数人听到的版本为,柳下惠为救人在深夜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直至天亮,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当今不少人口中的故事版本,将道德标准再次提高,言柳下惠怀抱裸女至破晓,不为女色所动。

柳下惠“坐怀不乱”典出《诗经 ∙小雅 ∙ 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至于柳下惠是如何坐怀不乱的,故事的雏形成于西汉初年的《毛诗故训传 ∙巷伯》。直到元时的《纯正蒙求》卷上才有成型的故事:“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下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 卷四∙ 不乱附妄》则记述为:“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乱。”而此时距离柳下惠生活的年代已经过去近两千年。所以,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不免让人生疑,假如柳下惠真有坐怀不乱的事,为什么在发生之初,世上没见传播,直到汉朝才有人知道一点点,元明时人能完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呢 ?

仔细推敲之下只有一个合理解释,柳下惠“坐怀不乱”不过是有人为宣扬“存天理,灭人欲”,推崇男女授受不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思想而树立的一个道德标杆,是封建统治者道德教化的手段。柳下惠之所以被选中,原因有二:一、年代久远,谁也无法考证。二、他曾经为儒家的大成至圣先师极力推崇。孔子高度评价他“言中伦、行中虑”,孟子则称赞他是“圣之和者”,后世尊之为“和圣”。圣人推崇的人物,即便发生了不合常情的事,也能让百姓信以为真。

关于柳下惠的记载,史料并不多见,只在《国语》《左传》等书中保留有他的部分言论,另外,先秦乃至秦汉的一些文献中也有后人关于他的评论。由于这些记述比较零散,柳下惠的事迹和性格显得若明若暗。当下不少学者公认的是柳下惠作为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他不仅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著称,而且颇具儒家道德的理想形象。后人总结说 :“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亡怨,盖柳下惠之行也。”清代学者刘逢禄甚至将他与孔子作比,说 :“在鲁言鲁,前乎夫子而圣与仁,柳下惠一人而已。”

柳下惠生活在春秋前期的鲁国,他的思想深深地打着鲁文化的烙印。两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首瞻仰柳下惠,应该将更多的关注点投放在其“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穷而不悯” 上,因这比“坐怀不乱”的道德说教故事更真实可信,更便于今人去学习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