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合作关系,基本的前提是相互尊重,而尊重的基本标准就是认可对方的基本规则。迷之自信的人,往往会被现实打脸,越是自负的人,越说明他能力上尚有缺陷。

自负的性格真的好吗(越说明他能力上有缺陷)(1)

  前几天收到一份投稿,作者说这篇稿子原本是要投给国内顶级期刊的,但是着急用刊,所以想在我们这发表。感觉他给我们投稿是高看我们一样,加上他的稿子字数、格式都不符合发表要求,按一般习惯,遇到这种牛人就直接淘汰了。但是出于好奇,还是看了一眼他的“杰作”。

  作者是某财经大学的在读硕士,理论上讲,水平应该不会太差,但是稿件却令人大吃一惊。稿件质量不知道如何评价,因为文章读下去就困难,第一段就有一句“钱坚持涨价趋向”,半天没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莫非经济学界又出了新名词?害得我还上网搜了一下这些奇怪的词句。

自负的性格真的好吗(越说明他能力上有缺陷)(2)

  再往下读,“防患于已然”“假造不寻常性伤害条目”“每非常钟一遍”“高层导游教育工作”……一大批不知所云的句子充斥其中。不过也就是这个“每非常钟一遍”让我明白了,这个稿子是机器人伪原创的作品,应当是“每十分钟一次”,“非常”与“十分”来了个近义词替换。

  那么再反过来推测那些搞不懂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其他几个分别大概是“货币保持升值趋势”“防患于未然”“编造非经常性损益事项”“上级领导指导工作”……当然,这样的稿子我也没有兴趣读下去了,直接说,你去发那些顶级期刊吧,连给他提修改意见的兴趣都没有。

自负的性格真的好吗(越说明他能力上有缺陷)(3)

  想起一个故事,宋代有一个书生,在竹林里闲逛,突然诗兴大发,随口就说“叶垂千口剑,杆耸万杆枪”,自认为偶得千古绝唱,就去找八大家之一的诗人点评,自吹一番后,大诗人说:“你身处刀光剑影之中,不怕吗?你一万棵竹子只有一千片叶子,是竹子全死光了吗?”

  有一些人的自信就是迷之自信,就如同一些投稿的作者,仿佛刊物收他的稿子会是很荣幸的事,但是却不知道,作者投稿大部分都是“石沉大海”,能发表的寥寥无几,要不然为什么就算是录用了,也要等很长时间排队呢?在你自负的时候,也许正是说明你能力上尚有缺陷。

自负的性格真的好吗(越说明他能力上有缺陷)(4)

  无论是作者与媒体,还是其它任何合作,基本的前提是相互尊重。而尊重的基本标准就是认可对方的基本规则,你可以觉得人家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你可以选择不去和人家发生合作,你没有理由要求对方为你而改变即成规则,因为人家的规则也是基于本身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的。

  而这些迷之自信的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但是现实往往非常打脸,因为当你在藐视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鄙视你,所有标准都会变得十分清晰,对你就只剩下对与错两种结果。比如我们一般都会对一般作者稿件不达标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但是对于牛人,不达标就是“格杀”。

自负的性格真的好吗(越说明他能力上有缺陷)(5)

  因为作者与期刊本就是一种合作关系,合作关系就是一种人与人的相处,那么基本的关系就是平等、和谐,我为什么要在我的圈子里留一个牛哄哄的人,没事给自己找气受吗?更何况还是那种拿着垃圾稿件当宝的庸才,如果能容忍这种人在自己面前傲慢,岂不成了自贬身份了。

  记得有一次报社来了个作者,大吹自己多么厉害,名片上写着笔名“佚名”,他说全世界署名“佚名”的文章都是他写的,但是哪个编辑不知道“佚名”就是不知道作者是谁的意思啊?领走时在我桌上留了一盒烟(我不抽烟的),给我发消息说:“署名用我的真名,把名字放大点。”

  静心简语2022.1.28于勉县(原创作品,严禁侵权)

自负的性格真的好吗(越说明他能力上有缺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