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是一个非常神圣的称呼,在《笑傲江湖》里就有这样一个君子,被世人所称颂,令狐冲对他那可是非常的敬重,然而突然有一天,突然告诉大家说,这人是个道貌岸然的人,恐怕大家的内心一时间也是无法接受的,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君子”突然就形象崩塌了,大多数人内心应该还是很难接受的,可是孔子曾说“君子不器”,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呢?

君子之名

现在大家的眼里,君子似乎就应该是道德高尚的人的称呼,君子就应该是道德典范,君子就应该是做什么都以道德为基础的,可是你知道嘛!君子在孔子那个时代,和大家的理念可能不一样。

君子不器表达了君子什么思想(孔子说君子不器)(1)

《诗经》里说“君子所履,小人所视”,《春秋左传》里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君子是代表自己地位的一个称谓,然而面对社会的巨大变化, 诸子百家各自提出自己拯救社会积弊的良方,君子作为贵族的身份,孔子的言论中,将道德赋予了这个称谓很多东西。

君子不器表达了君子什么思想(孔子说君子不器)(2)

孔子说“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礼;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一个君子在社会里面行走,就应该有仁的意识,做到谨言慎行,为了正义行动,一切行动都要以正直为基础,这样的人才算君子。

孔子的主张是有教无类,也就是说在他的内心,是希望所有人都能通过受教育,而使自己的品格更上一层楼的,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但是他们都希望后天的教育能够规范人们的言行,使人们成为有智慧的人,甚至是君子,也就是在先秦时期的儒家内部,更加的倾向于让所有的人都有君子的道德,而不仅仅是存在于贵族之间。

君子不器表达了君子什么思想(孔子说君子不器)(3)

“器”的认知

大家对于器的认知是这样的,要不就是一种工具,要不就是“成器”这样的成才,也就是人才的意思,更多的都是那种具体的器皿,而孔子更想让大家“不器而器”。

《易经》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器”是无数具体的“相”,也就是类似百工之手段,《老子》里说“大器晚成”,这里的“器”就是所谓的人才;《周礼》里说“其贡器物”,这里的“器”是大家像九鼎一样的器皿。

君子不器表达了君子什么思想(孔子说君子不器)(4)

孔子当时为了追求学问的严谨,也曾向老子学习,而当时的天下礼崩乐坏,孔子说“克己复礼”,就希望大家获得有形的“器”后,继而成为使用“器”的君子之才,继而匡扶天下,也就是从“有形之器”变成“无形之器”,让自己成为使用工具的人,而不是自己成为工具。

君子不器

后世的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诉说儒家弟子内心那“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使命。

君子不器表达了君子什么思想(孔子说君子不器)(5)

孔子办教育的时候,经常是因材施教,没有因为你笨或者出身不好就不教你,因此孔子的内心,是想通过“有教无类”的原则,将自己内心的那种仁义思想,附加到大家的身上,培养大家都成为君子,有道德且有能力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仅仅是有能力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想让大家好好的生活。

“君子不器”也就让大家不要成为一个工具人,最后丧失了自己原本的样子,孔子的弟子端木赐经常穿着华丽的衣服来展示自己,而孔子就告诉他,不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器皿,展示那些华丽衣物的一个器皿,应该做一个支配金钱的人,而不是被金钱所支配,成为金钱的工具,从而内心只剩下孤独,靠着穿着来显示自己还活着。

君子不器表达了君子什么思想(孔子说君子不器)(6)

结语

不论生活在什么时代,自己都应该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那一个人,而不是让自己活生生地变成一个工具,这样最后虽然有道德,但是活得会非常的木讷,因为人生的精彩在于,去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让自己成为被标价的物品。

人们都向往那些美好的生活,为了美好的生活往往会付出许多的努力,但是你的努力,以及付出的所有经历,最后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是要享受生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