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科幻电影里的“人工心脏”逐步成为现实。

2021年2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主任王春生团队成功完成了华东地区首例全国产心室辅助装置“中国火箭心”——HeartCon植入终末期心衰患者体内的移植手术。

心衰用上了呼吸机还有希望吗(终末期心衰患者在上海植入)(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主任王春生(左一)团队 本文图片均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提供

3月3日,澎湃新闻记者从该医院获悉,目前这位终末期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生命体征恢复到正常,已可以下床走动,状态良好,正在逐步康复中,预计两周后即可出院。

中山医院表示,该移植手术的成功,意味着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救治工作有望实现历史性突破。

实施上述手术的团队成员孙晓宁副教授介绍,患者蒋女士患有扩张性心肌病,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严重的心力衰竭,心脏彩超显示她的心脏收缩能力明显减弱,左室射血分数不到正常人的一半。在日常生活中,蒋女士稍微活动一下,便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今年春节也是在医院里度过的,即使用内科药物治疗,病情仍然在加重。

这种情况下,蒋女士只能焦急地等待心脏移植。

心衰用上了呼吸机还有希望吗(终末期心衰患者在上海植入)(2)

此次植入患者体内的左心室辅助装置

不过,由于药物治疗的局限和供体缺乏,“人工心脏”即机械性心脏辅助装置的治疗价值日渐突出,成为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的新选择。

这种人工心脏辅助装置,可帮助患者虚弱的心脏将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但它并不是完全代替患者的心脏。患者植入了该装置后,流入主动脉的血流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心脏本身产生,一部分由人工心脏辅助装置产生。

王春生介绍,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植入手术是将心肌和机械管道精准相连,手术难度较高,需要高超的缝合技巧。此次植入患者体内的左心室辅助装置将代替患者左心室的功能,患者术后需要治疗团队平衡好患者左右心室的工作。

心衰用上了呼吸机还有希望吗(终末期心衰患者在上海植入)(3)

手术中

手术团队在术前经过充分的准备,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植入患者体内的心室辅助装置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测合格,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月24日,中山医院多个科室共同配合,上述手术成功实施。患者术后顺利转入心脏外科ICU,在重症医学科团队精心照料下,目前患者状态良好。

据该院介绍,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既可用于在合适供体心脏出现前的短暂治疗,也可以永久使用。近年来,随着植入左心辅助(LVAD)装置移植经验的积累,LVAD的治疗结果越来越好,1年生存率已达到90%。

本次植入该患者的“中国火箭心”,是我国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左室辅助装置,它属于目前最先进、第三代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性心脏辅助装置和全人工心脏,不仅是心脏移植的附属手段,对于那些不适于心脏移植,而心功能又无望恢复的晚期心衰病人,长期应用心脏辅助装置治疗将是最后的希望。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张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