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类灭绝的海洋生物(海洋变暖或将引发2.5亿年来最严重的海洋生物灭绝)(1)

2022年4月28日,《科学》(Science)期刊发表了一项由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研究人员联合完成的新研究,警告称如果不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污染,全球变暖或将引发自二叠纪(Permian)末以来最严重的海洋物种灭绝。二叠纪出现在距今约2.5亿年前,在二叠纪末期的生命大灭绝期间,高达90%的海洋生物在温度过高、酸性加剧和缺氧的海洋环境中死亡。

二叠纪末的大灭绝事件是地球史上最严重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导致一半以上的生物消失,包括70%以上的陆地脊椎动物。引发这一灾难性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持续了200万年的巨型火山喷发。但202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二叠纪时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倍。研究人员表示,目前的海洋温度和氧气水平已经接近导致珊瑚和北极鳕鱼等部分物种死亡的临界点,并有可能威胁到更多物种。研究人员之所以选择二叠纪灭绝作为参照点,一个原因在于二叠纪时期的气候变化看似与当前的气候变化类型最相关。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二氧化碳驱动的变暖、氧气流失,以及海洋生物圈的巨大反应。此外,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地质记录中最清晰、强度最高的信号评估其结果。

包括全球变暖在内的人类影响可能已经引发了第6次大规模灭绝.。虽然其规模目前尚未明确,但有明确警告信号表明,在人类活动的重压下,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在崩溃。2022年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指出,21%的爬行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据科学家估计,包括鸟类在内的10亿多海洋生物死于2021年夏季太平洋西北地区的极端热浪。最新的全球评估表明,40.7%的两栖动物、25.4%的哺乳动物和13.6%的鸟类面临灭绝的危险。此外,海洋变暖导致许多珊瑚礁生态系统进入功能性灭绝的境地。其他破坏性迹象包括海蜇入侵数量的增加和加勒比地区马尾藻的迅速扩张。海水升温还与北美西海岸海星大量死亡、海带森林减少以及2019—2022年的灰鲸“异常死亡事件”有关。

由于海洋物种的确切数量无法获得,因此追踪海洋中物种灭绝的难度很高。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利用一个长达几十年的海洋生物对海洋变暖和氧气含量减少耐受性的数据库开展研究。借助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创建了10组具有相似耐受性特征的海洋物种模拟类型,以形成海洋生物的全球生物地理分布,并模拟了不同程度的变暖如何改变物种分布,以及如何导致部分物种消失。

研究人员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排放场景揭示当前的气候政策选择产生的长远影响。研究人员表示,到2100年升温4℃的高排放路径将导致海洋物种大规模灭绝,但如果遵守《巴黎协定》规定的将升温控制在1.5℃~2℃的排放路径,可避免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因此,如果采用适当的气候政策,大规模灭绝仍可避免。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快报》2022年第09期,薛明媚,王金平 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