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部全面崛起还需“襄洛”持续竞跑 不能让洛阳重走黄石老路

近日,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发布《2022理想之城榜》,全国共有57个城市位列其中。在中部地区,湖北、河南两省上榜数量并列首位,鄂豫四城榜上有名。

值得关注的是,这四座城市都是鄂豫“一哥对一哥”、“二哥对二哥”,即武汉与郑州、襄阳与洛阳,四城均为各自省份的第一、第二大城市,也是所在省经济排位第一、第二的中心城市。最大关注点在于,湖北两座龙头城市均居于河南两座龙头城市之前,而湖北生产总值较河南生产总值少了7610.13亿元,较河南在全国第五的名次落后2个位次。虽然《2022理想之城榜》排名并非依托于经济总量,但其本质和指标支撑源于经济总量及带动链条的共同赋能。

从《2022理想之城榜》排名来看,较2021年排名实现位次前移的中部地区城市仅有三个,分别是长沙( 7)、太原( 8)、襄阳( 1),后者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非省会城市。襄阳从上年第55名升位至54名,剔除省会城市,位居中部地区第一。洛阳排第55名,同比下落8个位次,此为襄阳晋位中部地区非省会龙头城市的主因。这表明襄阳稳中有进,洛阳增长乏力,对于襄阳而言还需加大冲锋力度。

襄阳哪个位置将来最有潜力(襄阳上升1个位次)(1)

近年来,襄阳先后在高层次批复的文件中获得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中部地区重点城市等崇高的战略定位,为襄阳引领建设国内外居民心驰神往、共同追逐“美好梦”的高品质、高品位、高品相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美好襄阳都市圈赋予强大能量,有力支撑襄阳打造中部地区非省会龙头城市。

刚刚过去的2022年,长达20年的中部地区非省会龙头城市襄洛攻守战落下帷幕,襄阳最终以微弱领先成绩胜出,重返中部地区非省会龙头城市宝座。

襄阳哪个位置将来最有潜力(襄阳上升1个位次)(2)

相比于黄石,洛阳虽为“豫C”且风光的更久一些,但也显现出黄石同质趋势。

黄石是地处于长江沿岸、紧邻省会武汉的一座美丽城市,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多少大起大落的经历,但在近代依托于港口经济、矿产能源一度崛起,光辉时高居湖北第二位。随着“强省会”、做大做强武汉战略的实施,以及大量开采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种原因导致,使黄石一退再退,如今徒有“鄂B”虚名,令人感叹不已。衷心希望黄石有朝一日能够与榆林、鄂尔多斯一样共谱新篇。

如果长期萎靡不振,洛阳恐怕要全面丢去现有优势,退居至河南“三线”位置。因此,洛阳应加大向省、国家争取政策支持力度,谋划新时代支持洛阳发展的专项方案。在支持洛阳与郑州共建都市圈的基础上,推动郑州、西安共同打造“中国第六极”~黄河经济带中部核心区,把洛阳建设成带动豫陕晋毗邻地区发展的郑(州)西(安)城市组群重要支点。

襄阳哪个位置将来最有潜力(襄阳上升1个位次)(3)

三思而后行,中部全面崛起还需“襄洛”持续竞跑,不能让洛阳重走黄石老路。

中部崛起是我国重要的国策,是缩小内陆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的中心纽带,洛阳地处于郑州、西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之间,与中西部三个省份一衣带水,综合战略优势明显,完全具备承担中部豫晋片崛起和促进中部全面崛起的重任。作为河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最齐全的非省会城市,洛阳是最符合支撑豫陕晋融合发展条件的战略“桥头堡”,只有一直保持与襄阳无终点式的竞跑,持续竞争中部地区非省会龙头城市才能永葆青春,始终以迎接挑战的作风必将实现更大的成就。

襄阳哪个位置将来最有潜力(襄阳上升1个位次)(4)

根据中央意见和国家相关规划,襄阳、洛阳同为中部地区重点城市,大力支持发展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两地可以此为跨省合作的出发点,主动担起构建黄河与汉江与长江之间的“鄂豫西”发展带的责任。目前,湖北省已出台《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将原本“两横两纵”的发展带缩减为“两横一纵”发展带,保留下来的纵向发展带就是以襄阳为领军城市的“襄荆宜发展带”。若洛阳能够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牵头联合相邻的城市组建“豫西发展带”,并积极对接“襄荆宜发展带”,合力使之成为近期鄂豫两省共推共建的“鄂豫西发展带”,这未尝不是一大发展机遇。

到那时再通过北拓山西、南延湖南,这一纵向发展带势必“火烧燎原”,扩张成整个中部地区以非省会城市为主体的纵向经济大动脉,成为中部地区全面崛起铸就坚强阵地,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不在话下。至此,洛阳坐拥“豫陕晋融合发展圈中心城市”、“中部纵向发展带”重要的中心城市等多重“纵横”身份名片,综合地位大幅攀升,想不发展都难。#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