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什么是陕西八大怪?答:不知,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陕西八大怪都是哪八个?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陕西八大怪都是哪八个(陕西八大怪到底有多怪)

陕西八大怪都是哪八个

提问:什么是陕西八大怪?

答:不知。

陕西,作为十三朝的古都,孕育了许多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留下了许多的民俗风情。作为地地道道的陕西人,你是否知道陕西八大怪?你又是否知道陕西八大怪具体指的是什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捋一捋陕西特产之陕西八大怪。

很久之前,聪明的老一辈陕西人将八怪变成了顺口溜,我们先睹为快。

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

板凳蹲起来,面条像裤袋,

锅盔塞锅盖,辣子一道菜,

秦腔吼起来,姑娘不对外。

第一怪

遮阳伞、防晒霜、墨镜是现代女性的防晒必需品,可是在过去,女性却没这样的条件。机智的妇女们为了躲避风沙的侵袭和烈日的暴晒,发明了一种连手帕都算不上的头上包裹用布,厚朴的陕西人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帕帕。随着时间的推移,帕帕开始全面推广,样子越来越好看,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渐渐地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是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帕帕的身影,但是属于它的那份记忆一直保留在爷爷奶奶甚至父母一辈的以及当中。

第二怪

传统的中国家居一般都是"人"字型结构,但是在陕西,由于独有的地理特征和风俗人情,陕西的房子结构是“人”的一半,于是人们将这种半边盖的房子称之为“怪房子”。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把房子盖一半呢?首要因素就是贫穷。这种半边盖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可以节约大量的木材,实现关中人”少木多土”的盖房理念。

第三怪

蹲,是陕西独有的一道风景线,是关中地区特别是农村最有名的亮点,这一怪独步天下。陕西人的蹲,那可真叫一个绝。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你才能蹲的悠然自得,并且腰不酸腿不痛。

圪蹴着吃饭,再谝着闲传,生活美太太。

第四怪

陕西人对面食的钟爱程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在所有的面食当中,则属biang biang面名气最大: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和硬币差不多,像人的皮带一样,一根面条通常可达二两,因此对于饭量小的人来讲,一顿饭吃一根面条就足够了。

第五怪

锅盔,历史悠久,形状大如锅盖,是一种用慢火烙的大饼。相传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因此得名“锅盔”。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揉起来非常费劲。将揉好的大饼放在大锅里,用小火慢慢烤制,这样的锅盔外焦里酥,清香可口。

第六怪

陕西人对辣子真可谓是情有独钟,没菜,没油,就是不能没有辣子。将自产的辣子经过磨石碾压成粉末,用油一泼,顿时飘香四溢。吃面时,挖上一两勺辣子,顿时感觉找到了面食的灵魂;饿了吃馍没菜时怎么办:油泼辣子加馍。

当然,辣子的做法有很多,而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

第七怪

秦腔,我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也是关中地区独有的戏曲文化。"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说起秦腔,那可真是高昂激越。听过秦腔的外地人经常开玩笑说道:“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秦腔,唱出了关中人的豪迈。

第八怪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极少有人为了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因而有“老不出关,少不下川”的谚语。既然四周都不能去,那当然还是嫁个关中郎就好,外面的男人一律免谈。

历史人文的沉淀,形成了生动且有趣的陕西八大怪。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是每一位陕西人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