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儿童数学思维启蒙老师,我非常反对家长让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之间学习珠心算这个东西。

记得有一次在做线下数学启蒙的家长分享时,我用蒙氏教具中的金色串珠向家长介绍孩子们在小学数学中会遇到的关于数位的问题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去进行理解时,一位自己做辅导班的家长提出质疑“为什么不让孩子练习珠心算?”,她自己的五岁的孩子就是学习了珠心算之后,很快就掌握了多位数的运算。言外之意是珠心算可以很快的解决数位认知和计算的问题。

其实,遇到这类家长我总是会很头疼。因为这类家长往往都是认可了自己所看到的表面效果,觉得发现了宝藏,相恨见晚。

熟悉我文风的朋友大概能看出我上面这段话有些刻薄。但是我真心的希望更多的家长,不说对孩子的认知思维发展有更科学全面的了解,至少要对孩子未来在学校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毕竟我们自己也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而长大的。

如果是在一对一的聊天场合,或者我不会对这位家长有过多的解说,因为人是很难去改变他人的“首因效应”的,我会尊重这位家长自己认可并做出的选择。

但是在场还有其他希望对孩子数学思维启蒙有更多了解的家长,于是我展开了珠心算和学科数学之间的对比——

第一 运算顺序不同

珠心算的计算原理是延续了珠算的计算原理,利用口诀进行了从右到左再从左到右来回反复式的计算方式,这种计算方式在使用算珠这个工具时是可以进行非常快速的连续计算。

而目前国际公认的十进制计算方式,也是未来孩子在学校中学习的计算方式,都是要求从个位开始往高位进行计算。在进行例如多位数连加计算时,每一次都要求孩子重新回到个位进行计算。

孩子多大可以学珠心算(孩子什么时候适合学习珠心算)(1)

两者从视觉路径上来看,珠算顺序的确是更快速简捷。但是两者的计算顺序是有冲突的,如果孩子在数学启蒙阶段接受的是珠算顺序,未来进入学校学习时遇到老师教授的计算方式和自己熟悉的方式不一致,就容易产生混淆。

这个原理就像是你已经熟悉了没学过珠心算的成人,再从头去学珠心算的感觉是一样的。成人至少也可以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进行一下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去进行经验性的辨别学习。十岁以下的儿童自身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事实上,学校数学中也不会出现让孩子去进行大量连续计算的题目出现,学习珠算的孩子连续计算的快速优势并不能得到发挥。

第二 教学目的不同

珠心算虽然在宣传中提到了很多的好处(这一点待会再展开说),但是不能掩盖的是它一直都是以“孩子能够实现快速计算”这一点作为成果展示来吸引家长。试问孩子启蒙之初,快速计算的意义是什么呢?

学校教育中的数学学习,计算仅仅只是一个辅助的工具。辅助什么?辅助孩子去解决问题。数学是来自于生活,也需要应用于生活的。所以孩子需要掌握的应该是思考问题:这个问题给了我什么条件?我需要用哪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怎么表达出我的思考过程?……这需要孩子能够有系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数学学习的目的。

如果大家注意观察,会发现珠心算一直致力于开发的是低年龄段儿童的市场,为什么?一方面是家长有需求,很多家长都简单的把数学启蒙和计算能力之间划上的等号。另一方面则是珠心算应用在低年龄儿童身上是最容易出效果的。

珠心算包括其他的什么全脑心算、手心算之类的课程,都是利用儿童语言中枢高度发育期的高效无差别录入本能(说白了就是儿童的记忆力最好的这个特点),让孩子记忆口诀,强行占用记忆神经突触,达到快速掌握的效果。高年龄段的孩子或成人大脑中的干扰因素太多,类似记忆灌输的学习方式成人可塑性远弱于儿童。

这种口诀大多都是总结的运算结果(事先运算好的映射答案),而非数理过程。如果直接加强给根本就不理解十位制原理的孩子,不仅会养成孩子“记忆式学习数学”的方式,还会导致孩子陷入“快速”的泥潭而难以自拔,很难再静下心进行深层性的探索思考。只是这样的影响家长很难马上发现,只有在孩子后期学科的学习中才会呈现。

许多小学数学老师都反对孩子提前学习珠心算。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遇到过很多因为提前学习过珠心算而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思考习惯已经被固定,难以改变。

我之前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孩子能够很快速的算出86 79等于多少,但是却不理解“小明有6颗糖,小红比小明多5颗糖,他们一共有多少颗糖?”这样的问题。

所以启蒙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

说完珠心算和学科数学之间的对比,我们再来说说其他能力的培养。

在珠心算的推广宣传中,我们会看到“培养注意力的广度、稳定、持久性、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等内容。

其实这些能力的培养,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说任何一件事,我们都可以冠上这些内容——

让孩子玩乐高,如何能够从众多的材料当中选择自己所需的,建构出自己想要建构的作品,这个过程会涉及注意力的广度、稳定、持久性、培养手眼协调、思维能力等等;让孩子画画、学乐器,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愿意投入的,都能够提升注意力、手眼协调、思维能力等等。

更重要的是,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能力的培养,更能开拓孩子的眼界,让思维更活跃,而不是局限于抽象的口诀和数字之中。

珠心算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这个争论由来已久。

网络上看似推崇珠心算的信息是多于反对之声的,其实这是因为珠心算的背后涉及了一整条产业链的利益,这个话题展开就比较大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研究。

曾经有一段时间,珠心算风靡了幼儿园和小学的课堂。后来国家禁止了珠心算成为幼儿园和小学必修课,禁止办珠心算特长班,以防止珠心算成为商家急功近利的牟利工具。近两年珠心算又有卷土重来之势 ,虽然都自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实质都是换汤不换药。

这段时间,网上出现了很多关于“两会委员提案建议珠心算纳入小学基本教育”的新闻,有意思的是,这些新闻都没有提及教育部早就对这个提案进行了回复。

孩子多大可以学珠心算(孩子什么时候适合学习珠心算)(2)

图片来自网站截图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算文化的确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好的历史文化,的确需要传承。

实事上,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已经有机的融合了一部分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内容。比如根据在小学1-3年级的数学课本中,要求孩子“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介绍《九章算术》、珠算等,使学生“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对算盘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用算盘记数。

教育部针对两会委员关于珠心算的提案回函中明确指出:将珠算作为中华数学文化的标识,而不只是一种技术,在课程教材中予以强化,加强对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推进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选择包括珠算在内的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学习,提升计算思维能力;鼓励学校开发有关校本课程,满足部分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珠算的需要。

我们需要关注到的是教育部的回函中,提到的是“珠算”,而非“珠心算”。

珠心算,不等于珠算

因为产业链的推动,珠心算在国家自成一套体系,以口诀记忆的方式追求“神算子”,实质对于数学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局限性的,抛开正确的数学运算规律,去记住人为创造的捷径,违反了教育规律。算理都不懂,思维更是混乱 。珠心算所提及的反应力和记忆力也并非不可取代。

但是珠算,作为人类历史上数学文明的智慧,它的存在也是有历史意义,我们也不需要全盘否定,只要是在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带着孩子玩一玩算盘,重在探索原理而不是计算速度,也挺好。毕竟珠算和计算机一样都只是一种工具,重要的是工具背后的数理逻辑。

孩子多大可以学珠心算(孩子什么时候适合学习珠心算)(3)

白色衬底上的算盘

例如——

这些都不需要孩子去记忆口诀,家长只要略微了解珠算都能进行引导,但是会对孩子小学一年级的个位十位认知和三年级的多位数认知这些难点有所帮助。

孩子多大可以学珠心算(孩子什么时候适合学习珠心算)(4)

孩子多大可以学珠心算(孩子什么时候适合学习珠心算)(5)

如果孩子自身因为对于珠算的兴趣,愿意学习和挑战珠心算,也可以在小学三年级之后进行尝试和练习,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基本数概念和数理逻辑思维已经建立 ,前面说到的珠心算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已经不会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