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苏州的吴门书画,尤其是吴门画派,是国绘画史上最大的画派,也是艺术成就最杰出的画派之一。

苛政的松弛,生产与文化的复兴,地产的丰饶与经济的繁荣,加上“复古”运动及《易》学传统的影响,无不促使吴门书画获得飞速发展。

其中,不乏优秀的奇女子们。在这个清秀的江南城市,留下了诸多的优秀作品,她们以不同的姿态,活出了各自的精彩,她们才情出众,温婉贤良,坚毅刚烈……她们的故事,有多传奇?

除了上期我们提到的董小宛、文俶,她们二位的书画成就,也值得被我们忆起。

仇珠 绰有父风女画家

仇珠,1530年生。名珠,号杜陵内史,生于苏州,长于苏州。仇珠为仇英之女,历代画史都有记载。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应如是全文(我见青山多妩媚)(1)

(明)仇英《汉宫春晓》,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穉登在《吴郡丹青志》中云:“仇氏,英之女,号杜陵内史,能人物画,卓有父风。赞曰:粉黛钟灵,翱翔画苑,寥乎罕矣。仇媛慧心内朗,窈窕之杰哉,必也律之女行,厥亦牝鸡之晨也。”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应如是全文(我见青山多妩媚)(2)

(明)仇珠《唐人诗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五也说:“杜陵内史仇氏,实父之女也,画人物山水,绰有父风。传世者大士像为多,于慈容端穆中,妍雅之致,隐然像外,望而知其为闺秀之笔。”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应如是全文(我见青山多妩媚)(3)

(明)仇英《桃源仙境图》,天津博物馆藏

仇珠是仇英的小女儿,在她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姐姐嫁给了同是著名画家的尤求。人们常把备受家人宠爱珍视的女儿称为“掌上明珠”,或许仇珠其名,也有此意。

仇珠从小跟着父亲寓居苏州,看父亲作画,也随父亲一同在收藏名家项元汴的家中寄居,观赏过众多名画,于是渐通笔墨。仇英见女儿有心,也就倾囊相授,后来人们称赞仇珠,得仇英真传,“绰有父风”。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应如是全文(我见青山多妩媚)(4)

(明)仇珠《炉暖温香图》

可见“女子无才便是德”或“头发长,见识短”之类的偏见歧视,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自由思潮涌动的明代,与理学松动的统治力一起成为了被质疑的靶子。

书画市场一派欣欣向荣,仇珠觉得,自己也可以像父亲一样,去挣自己想挣的钱和声名。

在绘画技艺上,仇珠基本上承袭其父,但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画风在构图上,仇珠很注意人物之间的和谐协调。

同一幅画上的人物,都十分注意相互之间举止呼应,甚至眼神的顾盼。在使用色彩颜料方面,仇珠喜爱用色泽艳丽的色调,又能恰到好处地戒除媚俗浮躁之气,她能利用色彩之间的互相衬托来达到色调的和谐统一。

柳如是 才华横溢的奇女子

柳如是( 1618-1664),原姓杨,名影怜,改姓柳,名隐,后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藤芜君,祖籍浙江嘉兴。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应如是全文(我见青山多妩媚)(5)

柳如是《人物山水册》之一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幼年时被卖到苏州吴江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受徐教养,柳琴棋书画得心应手,诗擅近体七言,分题步韵,作书得虞世南、褚遂良笔法。年稍长,流落青楼,为秦淮八艳之首。

她以绝世才貌,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

崇祯十四年( 1641 ),东林领袖、大文人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秦晋之好(是年钱已是六旬之人),两人读书论诗相对甚欢。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应如是全文(我见青山多妩媚)(6)

柳如是性格非常刚烈,但她的画却是另一番风貌。

春日的江南,温润舒适,这些笔墨记录的景色仿佛可以将当时的微风带到当下,岸边的潺潺水声与杨柳风扑面而来。

柳如是的画风受到了吴门画派特别是文徵明的影响,画面清新淡雅,抒情感怀。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应如是全文(我见青山多妩媚)(7)

柳如是《人物山水册》之一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柳如是能诗善画。

《玉台书史》称其“赋诗辄工”“作书得虞褚法”,可惜她传世书迹非常稀少。

她的作品多与青山流水作伴,死后亦是如此,在那处墓碑上,没有“钱氏”字样,这恰实现了她“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愿望。

世间女子千万种,愿每个人都如这些奇女子一样,活出自己最美的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