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有哪几个人物(天妒英才唐朝初期)(1)

初唐四杰

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杰之死

隋朝末年,隋炀帝滥用国力,及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高句丽即今朝鲜半岛古代高丽王朝),导致隋末民变,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以尊隋之名在晋阳起兵,一路势如破竹,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李治又秉承贞观遗风开创了"永徽之治"。至此,唐朝国力日益强盛,无论是科技、文化、经济、还是在诗词歌赋、书、画等文学艺术,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可谓是文治武功、大唐盛世。

初唐四杰有哪几个人物(天妒英才唐朝初期)(2)

唐朝分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在唐朝初期,在诗坛上出现了“四大天王”—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在初唐诗坛具有很高地位,他们的作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也是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初唐四杰有哪几个人物(天妒英才唐朝初期)(3)

然而天妒英才,这四位少年才俊,都在名声大噪之时,仕途坎坷,命运多舛。而且他们都在人生正当年,英年早逝,令人唏嘘婉惜。

初唐四杰有哪几个人物(天妒英才唐朝初期)(4)

下面,我们来看看初唐“四大天王”—初唐四杰的身世沉浮,和他们到底是因何而死。

初唐四杰有哪几个人物(天妒英才唐朝初期)(5)

王勃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之死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千古名篇。他的诗作清新自然,警句迭出,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年少即因才而仕,成为当时朝中最年少的命官。

然而好景不长,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祸起萧墙,被唐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他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

咸亨三年(672)王勃又遭遇人生第二次沉重打击,在虢州参军任上,又因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

此事说来颇为蹊跷。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诸多疑点,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会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应是因其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故杀官奴曹达一事,有人怀疑为同僚精心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也不无可能。这次遭遇飞来横祸,幸遇大赦未丢掉性命,但从此被除名,其父亦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初唐四杰有哪几个人物(天妒英才唐朝初期)(6)

王勃

公元675年,王勃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设宴,王勃受邀欣然赴宴,并在宴会上即兴赋诗,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这篇千古名篇。

公元676年春夏,王勃终于到达交趾王福畴处,见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然而此时正值夏季,江上风急浪高,当船行至南海时,王勃不幸溺水,竟惊悸而死。一代英才和他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竟这样成为绝唱。

初唐四杰有哪几个人物(天妒英才唐朝初期)(7)

杨炯

“初唐四杰”之一杨炯之死

杨炯(650~693年)“初唐四杰”之一,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别名:杨盈川。其尤以边塞征战诗最为著名,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

杨炯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初唐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对大家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初唐四杰有哪几个人物(天妒英才唐朝初期)(8)

杨炯幼年即聪明好学,很早就显现出文学方面的才能。显庆四年(659)年,年仅九岁的杨炯便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杨炯通过制举考试,被授予校书郎一职,掌管校勘书籍之事,这一年他二十六岁。

永隆二年(681)杨炯被推荐为崇文馆学士,后又改任詹事司直,掌太子东宫庶务。武则天当政后,杨炯的堂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活动。杨炯因此受到牵连,垂拱二年(686)被贬为梓州(今四川三台)司法参军。

杨炯虽文才横溢,但却怀才不遇,官职不高同,因而长期心中抑郁。武则天当政时,他曾写过一些文章对武则天歌功颂德,并成功引起女皇的注意,从而得到提拔。但却并未真正受到女皇的垂青。

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杨炯授迁于盈川令一职,其吏治为政以严酷著称,性情暴戾,恃才傲物,因而与同僚关系不是很好。

长寿二年(693年)杨炯,因性格暴躁、长期忧郁,加上过度操劳,倒在盈川令任上,时年仅四十四岁,世称杨盈川。一代就这样香消玉殒,令人感慨。

初唐四杰有哪几个人物(天妒英才唐朝初期)(9)

卢照邻

“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之死

卢照邻(约637~约689),“初唐四杰”之一,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卢照邻年少时即天资聪颖,又因师从当时的文学名家曹宪学《埤苍》、《尔雅》,后跟随学者王义方学习经史,故而更加博学能文。

高宗永徽五年(654年)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一职。极受邓王爱重,邓王曾对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

初唐四杰有哪几个人物(天妒英才唐朝初期)(10)

高宗乾封三年(668年)初,出为益州新都尉(益州今四川成都附近)。任期届满后漫游蜀中。离蜀后,寓居洛阳。卢照邻也曾因横祸下狱,幸为友人救护得免。后却不幸染上了风疾。且病情不断加重,只得辞官。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养病,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当时名医孙思邈也在长安,并且和他是邻居。被后人称为“药王”的孙思邈对他的病束手无策,可见其病多重,命有多舛。

为了给卢照邻治病,家里财产几乎都用于医病买药,家庭经济每况愈下。去世前过着“布衣藜羹”的艰苦生活。虽然他以坚强毅力克服疾病的折磨,常以屈原放逐赋《离骚》,司马遭腐着《史记》的精神激励自己,先后写出《释疾文》、《五悲》等作品。但是,十多年的病痛折磨让他深深陷入绝望之中,最终选择了自杀。约在公元689年前后,卢照邻因不堪病痛折磨自沉颍水而死。让人不禁可悲可叹。

初唐四杰有哪几个人物(天妒英才唐朝初期)(11)

骆宾王

“初唐四杰”骆宾王之死

骆宾王(约638—684),“初唐四杰”之一,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其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传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其父官青州博昌县令,不幸死于任所。幼年丧父的骆宾王,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爱其才能拜为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贬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仪凤三年(678年),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在狱咏蝉》即时此时所作,以抒悲愤。次年,遇赦得释。

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初唐四杰有哪几个人物(天妒英才唐朝初期)(12)

后骆宾王在扬州遇到被贬为柳州司马的徐敬业,两人“情投意合”,相谈甚欢。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同年9月,徐敬业(即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武。骆宾王其时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著名的《讨武氏檄》(即《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

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皇然而问:“此文谁为之?”人曰宾王的所作,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也?”

11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亦下落不明,不知所终。

《资治通鉴》说骆宾王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诗》则说:“当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

总之,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其小诗如《于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道尽了世事沧桑无常,虽仅二十字,却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骆宾王一生身世沉浮,犹如雨打浮萍,他的死,扑朔迷离,成为千古之谜。

初唐四杰有哪几个人物(天妒英才唐朝初期)(13)

对于"四杰"的历史贡献,“诗圣”杜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四杰"的诗歌可谓以书生意气来激扬文字,充溢着疏朗奋发的骨鲠之气,真正与当时流行的宫体诗区别开来了,昭示着唐诗时代的来临。

“初唐四杰”是唐朝文学史上四颗耀眼的星星。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文学天才,然而,天妒英才,命运弄人。

上天给了他们一身才华,却早早地夺去他们的生命。

“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他们就像天空流星,虽然短暂划过,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