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哲按: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1)

9月24日23时30分

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家中逝世

享年90岁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2)

这是其女儿曾莹在她父亲去世后发布的朋友圈:慈父三石楼主曾宓,于2022年9月24日23:30安祥仙去。享年九十岁!

这位世界上最爱我的男人,如今已经是天边的一抹云彩!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3)

曾宓,号三石楼主,1933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7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得潘天寿、顾坤伯等名师亲授。1962年毕业于中国画系山水科,1984年调入浙江画院任专职画师。现为浙江画院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政协第六、七、八、九届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其女儿一篇写她父亲曾宓的文章,可以让我们走近书画家本人: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4)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5)

一袭白衣一顶白帽,长长的脸上有点憨样。这就是我的父亲三石楼主曾宓。

父亲从来就是一个顽童。小时候不好好做作业,在课堂上只要有纸就乱涂,竟还画了老师打毛衣。现在年逾古稀了,还要捉弄家里养的小松鼠,趁它不备时去扯尾巴上的毛。然而正是这种孩子般的天真,让他在生活中事事乐观,处处见美,在平凡中寄予真性,从而成为了艺术创作中不尽的源泉。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6)

他画舞蹈者,画人家上班,画开会,也画生炉子起火,孩子撒尿,足球入网。画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整个世界都是画,有感而发,发而为画。画反映了他的慧心,他的关注,他的兴趣,他的想法,正像前人所说:“一画一世界”。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爱我们的生活吧!自然、坦诚、明快而又和谐的生活,洋溢着爱的活力,孕育着无尽的情思、无穷的形式。艺术的创造正从这里开始。”

父亲更是一个真人。一个爽直的,不虚伪不做作,也不溜须拍马的人。他自己就说过:“不要名人抬举,不要掮客吹捧。我有多少丑陋,就多少丑陋;我有几分姿色,就几分可人。”没有年龄的限制,没有地位的考虑,他只是用作品来承载情感,因而画得无拘无束,自由随性,也因而每一幅都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洋溢着诗人的灵气。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7)

他的画不仅用心于笔墨、造型、色彩,还很在意他的款,他的印,甚至是每张画的题目,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父亲一生吃了很多苦,正如名人所言:“苦难是文艺创作的财富”,他的画常常是凝重忧郁的,如《雨中行》、《伤心的孩子》等等。但他近期的作品,特别是2007年的那组人体画,则色彩明快,充满了平和安详。

我知道,父亲是用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走到了这一步。对于女儿来说,这是最大的宽慰了。我看到一支八十岁的笔,画出了一颗三十岁的心。他的作品,人物和山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像是肖邦的曲子,自有诗意无限,缓缓流动。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8)

在艺术的世界追求了一辈子,父亲听到过无数评价。然而他只是静静地思考、默默地探索。山水画于他早已驾轻就熟,但是他继续尝试进入其它领域,用中国画最根本的观念,用意象来画人物画,将人物画与他本身的山水画结合起来。他综合了多年的艺术素养,将笔墨技法、造型、素描,包括光影的表现,以及水彩画的基础,色彩的运用······把人物当作了一种载体,用来表达他的感受;用人物肢体语言的细节来描绘人物,并跟环境相结合。

同时运用比以往比例更大的色块,很好地处理了对比关系。更难得的是,他还能保持中国画的骨法用笔,在描画人物外形的时候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与彩互留余地,两者互相咬合,交相辉映。尽管很多作品中,父亲画的人体其实都是有“问题”的:这个腿短,那个手长。但他画的人物是写意的,以神带形,讲究的是“神似”,在父亲心中,意象才是主要的方向。技巧只是一种表现手法,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写意”,以意趣感人,把对生活的感受表现出来。拙又何妨,大巧如拙,大智若愚。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9)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10)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11)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12)

父亲是笨拙的,在杭州生活了大半辈子还不会说杭州话。父亲更是一个执着任性的人,一个极其有激情,且感情非常细腻的人。由于长期敬业绘画,专注画面的章法,在生活中也讲究构成。每次他来用餐,坐下之后都习惯地挪动菜盆,换个摆法。经他一调整,不大的桌面,居然立见舒畅起来。他常常对我说:“绘画艺术,最后就是构成艺术,笔墨精良可以穷尽,但构成组合却永无止境。你看很多名家书画首先是从章法中显示出不凡的。”

父亲搜集了许多画片剪报,不时翻翻看看,其中包含了国内外儿童绘画、各类画作和摄影等等各种类型,就是为了研究构成和章法的学问。他的画雅俗共赏,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以写为法,以形带意,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他对艺术的见解和审美的境界,让人在他精心营造的意境里,一再流连。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13)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14)

另一篇:

一百年前左右,落后的中国开始了“西学东渐”的科学演进。绘画艺术也不例外,而中国画的笔墨之争则首当其冲。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笔墨非但没有被批到,反而通过大量的创作实践和思辨比较,更加明确了其在中国传统写意画中起到的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科学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但不一定是艺术发展的必要条件。艺术规律有它超越于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相对独立性,这是一般被认可的常识。中国今天的绘画艺术,因为自古以来倡导“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从生活感受到表现形式、从观念到体现手段都已有一套独立自主的表现体系。我们的“家底”丰厚,应善待并引以自豪。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15)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16)

H·库申在《大师绘画技法》中说:“艺术中有些原则是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每一代艺术家都倾向于认为,他们打破了老一代艺术家们设置的障碍和锁链,并把他们丢在一边,从而开创了一个华丽的艺术自由与表现的新世界。

回顾这些风格上的革命,我们认为,那些似乎是一些新水平的东西,事实上不过是一种幻想。所谓新创的东西只不过是对那些古老得像法老岛上的灯塔一样的原则的一种特别的运用而已。”传统的绘画材料足够我们选择使用了。创新开拓如果靠材料、工具、观念游戏,势必沦为感官刺激的浅薄玩艺。中国保守的社会习性、文化惰性和守旧的工具材料,并没有阻止文人画家创新求异的个性表现。这可从历代名家的传世之作中得到印证。如若把创作的题材、工具作为一种限制,让画家们都在同样的条件下和限制下重新组合,各显神通,这种限制因能激发创造欲而愈显重要。大师都在限制下表现自己。想当初,米芾也曾用丝瓜筋代笔,以求怪异之趣。但后来弃筋把笔,其个性风格并没有因为“笔”这种工具的守旧而影响他的表现。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17)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18)

“85思潮”之际,不少人也试用铅画纸,“的确良”,油画笔作画,待短暂的刺激兴奋过后,便索然无味,其效果无法与传统的材料和表现方式同日而语。人们崇尚艺术,在真、善、美的背后,由深层内敛的刚柔韵致。功力也使水墨效果能达到沁人心脾的感化程度。笔墨的表现力,随着把握能力的大小高低直至无穷。一样的工具,在一些人手中“呆若木鸡”,而在有功底人的笔下,便能运斤成风,落墨成章,力透纸背。而更为重要的是,由笔的力度和墨的韵致的移情启示,使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意趣和境界、简约和高华的艺术追求成为可能,增强了文人画家喻意想象的创作兴会。而画家学养的提高又反作用于笔墨的精练简达。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19)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20)

“造化清音,老夫前身”这种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内在规律,促使中国自元朝之后水墨写意画扶摇直上,蔚为世界绘画之魁。传统的笔墨程式,本身就是绘画内涵,它主要运用了宇宙中的“两极效应”,如:阴阳、虚实、纵横、浓淡、大小、轻重、长短、干湿……生宣纸的积、染、化是所有纸质中性能最卓越者,它层次丰富,反应迅速,变化多,效果好。墨,何止于色,墨气淋漓的黛色是任何色彩都望尘莫及的,所以才有“水墨至上”之誉;酣畅而又遒劲内敛的笔线,起讫分明,波折有致,其魅力足以穿透时空,流传千古……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21)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22)

否定笔墨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不明确笔墨的性质和重要作用所造成的。著名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帕斯说:“语言是行动,也是结果。”这能很好地解释笔墨的双重特性,加上中国长期对笔墨的欣赏实践,广大读者心目中已经形成的审美积淀和价值判断,以及笔墨不断从画家对生活的新的感受和表现中得到同步发展,决定了传统笔墨的超常生命力,如同汉字在汉语中的作用,将伴随我们永远。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23)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24)

我们可以列举八大山人的简笔花鸟画分析笔墨的双重性质。不论是他的鱼、鸟和花卉均以造物为依托,通过笔墨写意,抒发了文人孤寂、冷漠的情怀。由于笔墨的精练,韵律感人,作品完成之后的客体物象(形似)便退居次要地位,笔墨的审美内涵升华为写意的目的。当然,这难以一概而论,如果客体的造物比较复杂而美,画面效果则是主客同构,笔墨情趣便不能独占鳌头,但是玩弄笔墨,言之无物,不知画的是什么,又不具备这种笔墨性质和内涵,笔墨性质的难解之处,也就在这一深层次上。因此对笔墨性质的争论,可归结为如下四句:

(一)笔墨不等于零

(二)笔墨也不等于一切

(三)没有笔墨不是好的中国画

(四)有笔墨也不就是中国画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25)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26)

可能是由于外界生活太精彩了,所以总有一些画家,只想以举手投足之便,企图不劳而获。这种动机和心态,使得他们无法进入传统笔墨艺术的堂奥,既无知又无能,反对笔墨便是很自然的事了,一分工夫一分气候,他们难以接受。由于急功近利,渴望通过巧取(制作效果),或狂肆涂抹(超感觉体验)一鸣惊人,这可能就是笔墨阵上是非不断的社会背景。我想这种现象将是永远存在的,它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传统笔墨将在骂声中愈见精神。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27)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28)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29)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30)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31)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32)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33)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34)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35)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36)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37)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38)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39)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40)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41)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42)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43)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44)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45)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46)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47)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48)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49)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50)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51)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52)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53)

南宋书画大师名单(著名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安祥逝世)(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