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举办冬奥会以后,北京滑雪条件相当好了。我爱滑冰,小时候我父母带我去紫竹院或者河上滑,现在我带着外孙女滑。北京让我得意的事儿挺多,我想就在这儿安度晚年了。

和北京有缘(与北京结缘70余载的)(1)

柯马凯和母亲、外甥在河上滑冰。

“我出生在中国,现在70多岁了,大概有50年是在北京度过的,亲眼见证了她的发展。”柯马凯是1951年出生在北京的英国人,说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他的家族和中国也结下了延续数代的情缘,即使年过古稀,他依然活跃于中外民间交流中。

记者日前在北京培黎职业学院见到柯马凯,作为学校的理事,他来参加学校的活动。每当谈起家族与中国的深厚缘分时,柯马凯都精神抖擞、滔滔不绝。“我的父亲是英国人大卫·柯鲁克,母亲是加拿大人伊莎白·柯鲁克,他俩都是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他们参与协助创建中央外事学校,也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成为新中国英语教学事业的拓荒人,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

2019年,他陪着母亲走入人民大会堂,104岁的伊莎白被授予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友谊勋章”。受家庭熏陶,柯马凯传承了父母的使命,持续谱写着国际友谊的新篇章。

1994年,柯马凯与朋友一起,开办了北京京西学校,这也是北京最早的国际学校之一。他介绍,开办京西是因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到北京工作生活,而当时的北京,缺乏相应的国际学校来解决外籍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办学的时候,我们几个朋友达成共识,要办一个有特色的国际学校,既能和西方学校接轨,又能让学生们领会到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无论他们在中国待多久,我希望他们怀念在这儿的经历,跟中国人民交上朋友。”

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柯马凯还时常应邀参与教学并得意于给学生联系了很多到农村实践的机会。“我带着学生去密云、怀柔的农村,他们学着编笤帚、贴饼子,发现农村现在的居住条件甚至比城市还好。有几个学生要求睡炕,即使那个炕因为很久没人睡都潮了,烧炕弄得满屋子烟,但是他们依然边咳边笑……”他认为,这些农村实践对外籍学生了解中国、中国文化、学习汉语都非常重要。

谈话间,很多培黎学校的学生看到他都好奇观望,甚至驻足倾听。这个洋面孔、北京腔的老外一直受到很多关注。他在2004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践行了大半辈子的对华友好,媒体对他的报道不计其数。然而,如今已是“名人”的他,却想着怎么把自己的“名气”置换成大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

“这些年,我看到了中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进步。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和法律保障。”柯马凯觉得这个改版非常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调整和变化,职业教育应该适应新时代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要求。”

在北京生活了50多年,柯马凯觉得自己的经历和北京的发展密切相关。“北京变化非常大,我小时候出了二环就算农村了,现在高楼大厦、私家车满大街都是,还有四通八达的地铁。成功举办冬奥会以后,北京滑雪条件也相当好了。我爱滑冰,小时候我父母带我去紫竹院或者河上滑,现在我带着外孙女滑,她们还小,学得快,说不定能赶上我。北京让我得意的事儿挺多,我想就在这儿安度晚年了。”

(原标题:北京让我得意的事儿挺多)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吴娜

流程编辑:U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