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国际部学校(培科教沃土育创新人才)(1)

新华网北京9月1日电 暑假结束,各中小学陆续开学。1日上午,北京三十五中举行了以“培科教沃土 育创新人才”为主题的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和中国工程院二局局级巡视员、三十五中校友王元晶为三十五中在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赢得的“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牌和“创新之星”奖杯揭幕。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李实,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委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邓志东等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揭牌。据悉,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和清华大学支持建设的三十五中第十个高端科学探究实验室。邓志东表示,他们将不定期到校做学术报告,介绍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帮助学校培养老师和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兴趣。

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在开学讲话中回顾了学校科技教育的8年发展之路。他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与使命。”2010年,三十五中与中科院京区科协达成意向,合作举办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2011年起,成立了博士创新工作室,招募9名硕博人才担任高端科学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在市区科协等机构的帮助下,学校加入“翱翔计划”“英才计划”等北京和全国性高端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为有志向的同学提供高层次平台;利用搬迁机遇,三十五中建设了九大科学探究实验室,今年又建成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在这片日益丰厚的科技“沃土”上,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长”出来。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国际部学校(培科教沃土育创新人才)(2)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应邀给学生们讲“开学第一课”

杜祥琬应邀给学生们讲“开学第一课”,做了主题为《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命运方有大成》的报告。他以具体生动的小故事,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中学时期印象深刻的老师、课程、书籍以及社会事件等,他表示个人的事业和成就是来自于两轮驱动——“前轮是国家社会的需要,后轮是兴趣和好奇心。”

作为三十五中的附属小学以及直升校,志成小学也在今天迎来了以“我是志成好少年”为主题的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上,学校揭幕了李大钊雕像,接下来,小学生们表演了话剧《初创志成》,回顾志成初创的光辉历史。校长刘云凤在新学期致辞中,希望同学们立凌云志、做栋梁才,争做“有礼貌、有爱心、有本领、有志向、有担当”的五有志成好少年,同时也希望老师们怀有“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心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朱建民也对志成学子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他们努力学习和传承“励精图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有志者事竟成”的志成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