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上,也许没有绝对的平等和自由,但我们不能因此放任眼前的不平等肆意蔓延。女性遭受的性别歧视是诸多不平等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简·坎宁安和菲莉帕·罗伯茨的这本《广告中的性别歧视》则是从广告营销来让我们看到性别歧视的过去、现在以及对未来的建设。

停止说教(停止说教忘记理想型)(1)

我们日常随处可见的广告营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判断,而且这种影响是在潜意识里的,也许不是在我们看到的那一刻就发挥影响力,但会在我们之后的生活里改变我们的一些观念。最容易让我们想到的也许是在选择某个产品的时候,之前看过的广告会影响我们的选择。但多数人可能没有深刻认识到,长期以来存在于广告营销里的性别歧视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简·坎宁安在书中则一点一点进行分析讲解,让我们看到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直到新世纪的前十年,世界各国的广告营销都在默认以男性视角来塑造理想的女性形象。这样的塑造过程显然是未曾顾及到女性的切身感受,只是在推崇女性将自己打造为男性的“理想型”。

想起了真人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的时候,有人赞颂节目里的女性。但有一个评价让我印象深刻,说不过又是卖弄给男人看而已。这样的观点与《广告中的性别歧视》里所展现出来的一些事实如出一辙,过往的主流营销里,一直在塑造“好女孩”形象,这样的好女孩是对谁来说的呢?

这样的“好女孩”是塑造成男性所需要的好女孩,各样各样的产品在宣传过程中,无非是在主打这样一个观念,只要你使用了这个产品,你就离男性的理想型女性更近一步了。这其中的关窍其实不那么容易察觉,长久以来的历史思想文化积淀让女性一直走在让自身塑造成讨男性喜欢的那种类型,因而,藏匿在广告营销中的性别歧视是不易察觉的。

在过往,到现在也变化不大,女孩从小时候开始就被教导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凡是偏离成为男性理想型之路的女性成长过程都被冠以“叛逆”的名头。女性似乎是从出生就开始戴着枷锁,因而很多时候,别说自以为是的男性,连女性都察觉不到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直到有些女性开始思想觉醒,开始呼吁女性权利,开始追求男女平等。

要改变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是一件易事,书中第二部分写的是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发起争取女性权利的运动之后,在越来越多的女性付诸行动之后,在社交软件等新时代产品的助力之下,女性的地位在方方面面得到了提高,包括在广告之中也没有以前那么明目张胆的性别歧视了。

但这还没有到可以欢呼的时候,现在对女性的说法变成了——“做得很多但还不够好”,这句话成为新的魔咒在束缚着女性。这句话在新的广告营销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在的产品以另一种口吻在塑造女性,性别歧视依然存在。从书中列举的数据我们能看到近十年女性权益的巨大提升,但也能看到歧视依旧存在。

在书中最后一部分,两位作者给出了下一步如何做的十条准则,可谓是真知灼见。最后一条原则更是体现出了高远的视角:承认性别歧视是双向的。让本书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对女性的思考,而是我们整个社会存在的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