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考场(古代考场上的不作就不会死)(1)

真正杀死王逊和范瑚的凶手,不是陈时夏的温柔,也不是雍正的龙颜大怒

公元1724年五月的一天,天气明媚,万物静好。

  这一天,是河南封丘三年一次举行乡试的日子。和明媚的天气一样,封丘乡试的考官们正翘首以盼地等待着河南籍士子们的到来。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本应到考的130多名考生,到最后仅来了20多人。更严重的是,考场有一个叫做范瑚的考生,居然抢去了其他考生的试卷,且怂恿考生和他一起罢考,还叫嚣谁要想考试,就必须踏过他的身体。考试最终作罢,且震动了雍正皇帝,责令主考官协助钦差大臣调查罢考事件。

  原来,就在同年2月,因为筑黄河堤防需动用民工,封邱令唐绥祖制定出士民一体当差的政策。命令一下,老百姓拍手叫好,但这个政策却遭到了当地监生的反对,尤其是封邱生员王逊、武生范瑚等人还拦截唐绥祖,强迫他取消实行按田出夫的政策,且威胁唐绥祖,将以罢考的方式反对士民一体当差政策。

  起初,唐绥祖也以为这群读书人只是在试水。毕竟,他们怎能舍得三年一次的考试机会?但随着日子临近,唐绥祖这才着急起来——看来,这群读书人还真不是闹着玩的。急得像热锅上蚂蚁的唐绥祖无奈之下,只好找到了时任河南开归道的陈时夏,希望他能出出主意。陈时夏听闻,立即应了下来。他说,读书人都是讲道理的,只消给他们晓以利害,自然会按时参加考试。

  眼看考试日期将近,唐绥祖和陈时夏做梦也没想到,其实王逊、范瑚等人在心里已经打好了退堂鼓——如果朝廷实在不答应他们的请求,他们也就算了。听说陈时夏要找他们谈话,王逊、范瑚等罢考者均认为一定会遭到陈的痛骂,如果再坚持己见,把事情闹大了也不好,反而会断送自己的前程。因此,他们决定,陈时夏找他们时,他们也会在陈发脾气前先主动承认错误,并允诺按时赴考。也就是说,王逊、范瑚等人已决定:不闹事了!

  陈时夏来的那天,王逊、范瑚两人满以为陈时夏迎面就会对他们劈头盖脸地痛骂一顿,连一个让他们先主动承认错误的机会都没有。可谁知道,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陈时夏不仅没骂他们,反而还堆着满脸笑容,拉着他们的手邀请他们同坐,还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年兄”,也就是大家都是考过试的好兄弟。然后,陈时夏开始苦口婆心地劝他们,说到动情处,甚至都有了苦苦哀求的意思。陈时夏做梦也没想到,王逊范瑚二人当时就拒绝了他的好意,坚持拒绝参加考试的初衷,且明确表达誓要“维权到底”。看二人如此决绝,陈时夏无奈,只得无功而返。最终,也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罢考事件发生后,雍正皇帝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对张廷璐革职,陈时夏免职留用。而最悲惨的莫过于王逊和范瑚,被判斩立决来杀鸡儆猴,看哪个秀才还敢闹事?

  命运往往很奇怪,铁定了的事情也会因为人性的弱点而改变。与其说是王范二人的顽固不化带来的杀身之祸,还不如说是陈一味的迁就和过度的温柔;与其说是陈时夏的迁就和温柔造成的灾难,还不如说是人性的弱点是最大的凶手——王范二人本早就决定不再罢考,这已经是他们内心里敲定了的事情,可原本以为会痛斥他们的陈的一脸笑容,态度温和让他们改了主意,而且还得寸进尺,最终惹怒了上面断送了自己性命。陈对他们的温和本是出自于都是读书人的同情、关心和理解,但因为人性的弱点和复杂掺入其中,温和就会变成一把刀。

  其实,真正杀死王逊和范瑚的凶手,不是陈时夏的温柔,也不是雍正的龙颜大怒,恰恰正是王逊和范瑚自己——这,才是最大的可怕和悲哀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