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宋庆龄有后人吗(孙中山)(1)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幼名帝象,谱名德明,字载之,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故以“中山”之名行世。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1879年到檀香山依长兄孙眉求学,1883年回国。1892年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主张,未得回应,于是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该会誓词中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首次提出完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1900年与郑士良发动广东惠州三洲田起义,失败后流亡多地。1905年在东京与黄兴等组织中国同盟会,任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1906至1911年,先后策划发动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月回国,被十七省代表联合推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1912年4月,让位于袁世凯,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1914年,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继续反袁。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任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8年与南方军阀意见不合,赴上海,期间撰写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任总理。1920年,借陈炯明之力驱逐盘踞广州的桂系军阀,重回广州,并于1921年就任非常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2年因陈炯明叛变再赴上海。1923年,接见苏联代表越飞,决定同苏联和中共合作。同年,借滇军之力驱逐陈炯明,在广州设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1924年1月,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并创建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同年秋,受冯玉祥邀请北上商议国事,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

孙中山与宋庆龄有后人吗(孙中山)(2)

(白寿彝总主编,周远廉、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 第十一卷 近代前编(1840年—1919年)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305—13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