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六篇“季氏篇”,本篇提到当时鲁国的政治情势的问题,也提到了德行、学识等方面的论说。

论语节选孔子曰益者三友(论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1)

在上文品读了“《论语》: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孔子提出国家的政权的使用问题。

孔子认为,如果天下有道,那么一切政权的实施都会经过天子决定。

这里说的“有道”,就是孔子理想中提出的社会治理体系。

如果天下无道,那么大部分政权都会由诸侯决定;再次一点是由大夫决定。

如果连大夫的都受家臣的约束,那么这个国家很快将会走向灭亡。

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国政就不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百姓们也不会议论国家政事。

继续下章: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注译:

禄:指施行爵禄的权利,即国家政权。

五世:指鲁国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世。

逮:及。

四世:指季孙氏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世。

三桓:鲁国仲孙、叔孙、季孙都出于鲁桓公,所以叫三桓。

原文解析:

孔子说:“鲁国王室失去国家政权已经有五代了,政权落在大夫之手已经四代了,所以鲁桓公的三家子孙都衰微了。”

有感解读:

本章同前章意思相近,连起来理解,意义更加深刻。

孔子通过观察鲁国的政局变化,说明权臣当国,必然导致中央集权衰落。

“禄之去公室五世矣”。“禄”就是权力、权柄,比如能不能够掌控人事调动,能不能负责国家战略。“禄之去公室”,就是权力离开鲁公。“五世矣”,已经差不多五世。

“政逮于大夫四世矣”,“逮”是及的意思,政权落到大夫手中已经有四代了。根据前面说的十世、五世、三世的道理,所以孔子断言“三桓之子孙微矣”,掌握鲁国政权的这三个大夫的子孙会越来越衰微。

破坏了君臣之礼,破坏了以礼治国的施政举措,对所有人都是一种伤害。三桓只觉得自己当下是受益者,却不知道底下的人也会跟着学,阳虎之类的人也会反叛他们。

权力旁落,国家危亡在即,家族也面临被倾覆的危险,这显然是“天下无道”的表现。孔子基于他的以礼治国的思想,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时代

在我们当下,孔子的言论也很有实际意义。比如有办公室政治的公司,你争我夺,明争暗斗,权力更迭让人目不暇接,必然摆脱不了“子孙微矣”的结局。

继续下章: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注译:

谅:诚信,信实。

便辟:惯于走邪道,诌媚逢迎,主要指举止行为方面。

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即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原文解析: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处的。与走歪门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有感解读:

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的说法影响深远而广泛。

孔子说益友有三种,损友也有三种。

“友直,友谅,友多闻”是益者三友,指朋友正直,朋友诚信,朋友掌握的知识很多,这三类是有益于自己成长的朋友。

这样的朋友在一起,能够丰富自己,帮助自己不断地提升、进步,自己也能够主动地从朋友身上学到很多。

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便辟”就是谄媚,喜欢说好听的话,拍你马屁,让你高兴。

“善柔”指口是心非,不讲自己的内心话,总是装着,你在他眼中就是岁月静好,什么问题都没有。但是,不管对谁都是一团和气往往就不能仗义执言。

“便佞”指巧言令色、花言巧语。以这三种行为处世的人,就是损友。

我们要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的善恶对我们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交友不慎就会贻误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