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金钱能够购买世上所有的东西,

唯独时间。

厄尔斯通——《骡子》

浪子回头金不换不要管(浪子回头金不换)(1)

概要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以下简称东木大神)此次扮演一位破产独居老人——厄尔斯通,他是一位花卉种植爱好者,社交达人、一位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在房产资不抵债被扣押拍卖后,走投无路的厄尔得到一个开车运毒的工作,足够简单且待遇丰厚。

从此,他往返于洲际55号公路上,一次次顺利完成任务,逐渐摆脱了财务危机。

但是,他与家庭的关系依然紧张,而贩毒集团的内部权力更迭、缉毒局探员贝茨(布莱德利库柏)的深入调查,慢慢把厄尔逼向绝境。

尤其是当他良心悔悟毅然陪伴病危的妻子时,贩毒集团气急败坏,缉毒局步步紧逼,孤身一人的厄尔的犯罪之路如何终结?他的人生错误能否及时弥补?

叙事

《骡子》是东木大神依据真人真事自编自导的一部犯罪剧情片,讲述一位二战老兵晚年为墨西哥贩毒集团运送毒品长达十年的事迹。或许是出于对真人真事改编类影片票房的担忧,制片方邀请布莱德利库柏扮演缉毒局探员,与老牛仔同台飙戏,一老一中两代演技派明星,确保影片在商业上获得保证。

浪子回头金不换不要管(浪子回头金不换)(2)

东木大神自不必言,从镖客三部曲以来,大作不断,被影迷誉为不老传奇,其在全球影迷心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布莱德利库柏以其俊朗外形和迷人微笑、以及多年磨练出的精湛演技,加上《宿醉》、《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一个明星的诞生》等作品的吸粉吸金能力,无疑更增添了本片在商业上的号召力。

好莱坞电影,明星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是,一部影片能否叫好又叫座,根本因素还在于故事本身是否足够吸引人,是否感动以致引起观众共鸣。

接下来,我们就从叙事结构层面,对本片进行详细解读。

开篇的建置阶段,即开头至引发事件(孙女伴娘的朋友介绍工作给厄尔)出现时,影片刚开始10分钟,在此期间,观众大致对于主人公厄尔的家庭、职业、经济状况已经有了大致了解。

这是典型好莱坞叙事之道的开篇:简洁直接,早早透露影片主题,尽早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触发好奇心。反观国产电影,要么铺垫过长,要么主题散乱自言自语,讲到底,还是叙事能力低下的表现。

引发事件一出,资深影迷就会心生一问:接下来的对抗情节如何推进?而最终结局又会如何?

浪子回头金不换不要管(浪子回头金不换)(3)

影片的十分钟以后,直到第105分钟,我们可以笼统称为第二幕,主要由以下几条情节线构成:

一是厄尔运毒的线索,从前两次的蒙在鼓里运毒,到随后的主动为之,一次次涉险通过,直至得到毒贩集团的特别照顾。

另一条是布莱德利库柏饰演的缉毒局探员贝茨,通过要挟毒贩成员充当卧底,一步步掌握贩毒运毒的线索和证据,一步步靠近最终目标。

还有一条虽着墨不多、但至关重要的情节线是厄尔与家庭成员关系的和解之路。

三条线或交叉、或平行,增添了故事的可看性,尤其是运毒和查案两条线的平行讲述,无形中增添了戏剧冲突。

但是,以笔者观之,这两条线的平行讲述过于缓慢,尽管有两次小小危机,但无法掀起观众的紧张情绪,造成影片拖沓之嫌。

直至影片第70分钟,贩毒集团头目被杀,小弟上位,一改过去温柔通达作风,重立新规不容违逆;另一边,查案的政绩压力,也逼迫着贝茨探员必须加快抓捕力度;两条线同时施压厄尔,直到此时,观众才略微有些紧张起来,为主人公的未来处境开始感到担心。

试问:以将近一个小时的长度来铺陈,是否显得过长?而且,本片的中心主旨,我认为是家庭观念的转变,理应在此期间多花笔墨在此一主题上多下功夫,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有牵涉,但张力不够,难以打动观众。

高潮部分,是结尾的抓捕环节(影片的100分钟处),表面上看似波澜不惊,其实,主人公的内心已发生彻底变化,所以勇敢承担一切后果,束手就擒。

这归功于之前第88分钟的医院陪护环节:厄尔的妻子身患重病,临危之际,厄尔果断放弃运毒任务,前往医院看望妻子。

这一场景,促使厄尔的内心,彻底转变,他讲出“金钱,能够买到世上任何东西,唯独时间”时,我们知道,他对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遗憾和愧疚。

结局部分,我们看到监狱服刑的厄尔,动作迟缓但异常认真地种植他钟爱一生的花卉,这或许是对往昔生活的一种追忆,也是对妻子的纪念。

通览全篇,开篇部分,值得称道;第二幕的对抗环节,娓娓道来,不疾不徐,像一首抒情歌曲,对于犯罪类型片而言,显得缓慢。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其家庭关系的缓慢解冻、和解之路,没有进行更加细致、戏剧性的描写;结尾部分,处理得充满温情,尤其是贝茨探员和厄尔之间的惺惺相惜,增添了人情味,值得观众回味。

总体而言,本片结构清晰,叙事流畅,尽管节奏上略显缓慢,但瑕不掩瑜,基本上讲述了一个精彩而动人的故事,值得去影院捧场。

浪子回头金不换不要管(浪子回头金不换)(4)

场景

除却叙事方面以外,本片的场景设计,颇有诸多值得玩味之处。

就电影场景而言,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时空画面中,连续的动作(含对白)需要表达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即出现价值转折或推进故事往前发展。

我们选取开篇的引发事件的场景来进行详细分析,从中领略导演如此设计的用意。

剧情:厄尔去看望(投奔)即将结婚的孙女,结果被妻子和女儿一番冷言冷语,失望之余,准备离开。这一切,都被伴娘的一位名叫理查德的男子看在眼里,于是,他追了上去。

理查德:嗨,朋友。婚礼让每个人都有点抓狂啊,总有些戏剧性的事情发生。

厄尔:是的,你说得没错。(理查德看了一眼车上转载的家什)

理查德:看来你赶了不少路嘛?

厄尔:没错。五十个州里去了四十一个。没有一张罚单,一直在路上奔波。一直没遇上什么麻烦事,这辆破卡车,挺好,没有不良记录。

理查德:没有罚单啊?真的?

厄尔:一张都没有,我这辈子从来没吃过罚单。

理查德:我外公也是名副其实的老资历司机了。他也喜欢开车。

厄尔:是啊,我们这些老家伙就是这样。

理查德:我叫理查德,是基妮(厄尔的外孙女)一位伴娘的朋友。

厄尔:查理查,我是厄尔。

理查德:厄尔,你知道吗?如果你最近真的有难处,我认识一些人可以雇你开车,长途。

厄尔:雇我开车吗?那对你有什么好处?小子

理查德:我意思是,我有一些朋友,需要雇你这样谨慎的司机,赚来的钱可以给你外孙女。

仔细琢磨一下这段对白,它完成了一次转折,将故事引向预定轨道。厄尔已经走投无路,房子被扣押拍卖,妻子女儿不愿见他,人生跌倒谷底。

山穷水尽时,没想到柳暗花明,人生处处不可预测,不是吗?

看看理查德的第一句话,可知他是个社交高手,一句话将厄尔的尴尬化为无形,情商不一般。第二句话,其实是借导演之口,预示着故事将有戏剧性发展,算是一个暗示。

接下来,通过观察,理查德一步步了解到厄尔的驾驶优势,心中盘算着如何引导他接受帮朋友运毒的工作,且看他如何交谈。

继续恭维!

而厄尔呢,刚刚受了妻女的冷落,情绪正低落,突然有人如此恭维,心里特别舒服,开始讲述自己的驾驶历史,一张罚单都没有!

如果你是理查德,你会怎么想?

哇!这正是最佳人选,哦,先别急,再进一步。

于是,连他外公都搬出来了,为了进一步赢得信任,这小子无所不用其极。指不定,他外公早不在人世了,谁在乎。

果不其然,二人互保姓名,算是打开心扉了。

理查德此时讲出真正目的,也算是水到渠成。

眼见厄尔稍有迟疑,理查德一句“赚到的钱可以给你外孙女”,彻底说服了厄尔。

以上是沟通的策略,理查德算是导师级的人物,而编剧功不可没。

我们从场景的价值角度来分析一下:起初,理查德只了解到厄尔被家人冷遇,近况不佳。二人交流过程中,厄尔驾驶的历史信息得以呈现,再然后抛出有人愿意雇佣的信息,一步步引导厄尔接受工作。从陌生人之间的打招呼,到关键信息外露,再到初步信任,完成得自然而然,天衣无缝。这一场景,有开端、中段、结尾,是一个完整的场景,作为剧情的引发事件,处理得相当自然。

影片的第二幕的后半段,有一场厄尔与贝茨探员的对话场景,这一幕让人想起阿尔帕西诺与罗伯特德尼罗合作的《盗火线》中的直接对话,虽前者不如后者那么张力十足,但依然可圈可点,尤其是前者承担着促使厄尔人生价值观转变的功能,朋友们可在观看影片时,自行体味其间的奥妙。

所思所念,不知所言,如有不足,欢迎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