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又称脑溢血,也称出血性卒中,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致死致残率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较严重的一种秋冬时节,气温波动大,也是脑出血高发的季节该如何预防脑出血呢?,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脑出血和脑梗哪种更容易复发?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脑出血和脑梗哪种更容易复发(比脑梗更凶险脑出血)

脑出血和脑梗哪种更容易复发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也称出血性卒中,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致死致残率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较严重的一种。秋冬时节,气温波动大,也是脑出血高发的季节。该如何预防脑出血呢?

3组词分清脑出血和脑梗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多发生在50~70岁人群,其中5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

近年来,由于饮食不良、烟酒无度、压力过大等原因,脑出血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秋冬两季是脑出血的高发季,尤其入冬后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各地医院急诊室内,因脑出血就诊的患者随之变多。

由于出血在脑内,破坏了正常的脑组织,导致脑功能障碍,患者常会出现言语、感觉、运动、意识等方面症状。这一点与脑梗死相似,但二者的发生机制和救治措施存在差别,要仔细区分才能因症施治。

一个是破 一个是堵

脑出血:脑血管破裂

在自发性脑出血中,80%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水管”受高压冲击会受损,时间久了管壁会变薄、变脆。

当受外界因素刺激时,“水压”会短时间内急剧升高,一旦超过管壁承受力极限,薄弱部分就会破裂。

脑血管破裂,血液便会进入脑内形成血肿,对脑组织形成压迫损伤等,因此急性期治疗时以控制出血和降低脑内压力为主。

脑梗:血管堵塞

脑梗死最常见的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如果说血管是一根橡胶水管,那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就是水垢。当水垢越积越多,水流会明显受阻,水管发生堵塞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一旦大脑中的“水管”堵塞,脑组织便会因缺血缺氧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这就是脑梗死,治疗时以溶栓、取栓等“疏通管道”为主。

一个立现 一个多变

脑出血:发病急且进展迅猛

脑出血发病急且进展迅猛,一出血就可能会表现出剧烈头疼、呕吐、偏瘫、语言障碍、意识不清、血压明显升高等,症状常突然出现,随着出血量的增加,颅内压力持续增高导致脑疝,继而危及生命。

脑梗塞:也是急性起病,一般血压低时更容易出现

相对而言,脑梗塞由于梗塞的部位和面积不同,症状的表现不同,腔隙性梗塞患者可能没有症状,但大面积梗塞严重的也可以导致昏迷。例如早期表现出麻木、偏瘫等,后期可进展为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等。

一个喜动 一个喜静

脑出血:白天的活动中

脑出血往往在白天的活动中骤然起病,多由情绪激动、用力排便、过度劳累等诱因引起。

血压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固然容易诱发脑出血,但血压经常上下波动也十分危险,波动越大越危险。人情绪过激时,血压会迅速升高;熬夜、高强度工作后,血压会明显升高;气温降低会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进而血压升高造成脑血管压力增大。

这些外界因素的变化都会促使血压处于较高水平,引发脑出血。

脑梗:休息或睡觉时

脑梗死则大多发生在休息甚至睡觉时。值得注意的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比较相似,临床上有时不好区分,因此不能仅凭症状判断,需要靠脑CT明确。

脑出血的5个症状

脑出血患者发病前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人发病时会出现以下症状,如能及时鉴别,就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明显改善。

1.突然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行动不便,口角歪斜流口水,说话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2. 突然感到头晕,站立不稳甚至晕倒。

3.突然头痛,通常位于一侧,颅内压力增高时可发展到整个头部,可能伴有呕吐。

4. 突然感到眼部不适、视野缺损、眼球活动障碍。

5. 突然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一反常态或意识丧失等。

脑出血该怎么办

当你遇见有人出现上面症状,除了及时拨打120外,还可以做这些来提供帮助:

• 让患者保持平静;

• 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 将头轻轻转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堵塞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这些积极的院前急救,可以保障呼吸道畅通,防治窒息,为后续的院内急救打下良好基础。

寒冷天预防脑出血 记住这7点

控制好“三高”,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水平;

戒烟限酒,清淡饮食;

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注重劳逸结合,避免熬夜;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减少剧烈活动;

春冬季节要注意保暖。

来源: 吉林12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