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1949年8月25日,以美国为首西方阵营最先成立一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随即苏联也不示弱,也成立华约组织与北约对抗。


马克龙回应北约(北约迎来新成员)(1)


北约组织成立70周年,而华约早已解散近30年,北约如何发展,目标是谁?这个全球最大军事组织,似乎变得并不那样令人可怕了。正如前段时间,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说:“北约正脑死亡”。对于马克龙的说法,虽然有些北约成员国不认同,比如土耳其埃尔多安,美国总统特朗普等人的反对。


马克龙回应北约(北约迎来新成员)(2)


为何称北约“脑死亡”

马克龙公开称北约为“脑死亡”,是在2019年11月7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对马克龙的专访文章。马龙认为北约处于“脑死亡”,希望欧洲伙伴国要警惕清醒,进一步发挥欧盟的重要作用。马克龙甚至对美国特朗普提出批评。于是关于法车与美国的矛盾之说再度在欧洲蔓延开来。

马克龙认为北约各盟国在战略缺乏协调性,他特别批评了美国不顾盟国反对,执意从叙利亚撤军,而土耳其与北约国家不协商,也发动对叙利亚库尔德聚居区的军事进攻。这些行动都无助于消灭伊斯兰国的恐怖势力。马克龙认为在此协调性出了问题。


马克龙回应北约(北约迎来新成员)(3)


马克龙说北约“脑死亡”,实际上很明显呼应了2017年他提出的“欧洲军”的建议。正好他在采访时谈到如何应对北约第5条时,马克龙认为北约第5条未来是什么样不知道,他认为美国与土耳其根本就没遵守,谁还会遵守。因此他呼吁欧洲国家要清醒认识,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恢复欧洲“军事主权”。

马克龙在采访中还暗指,如果欧盟有军事主权,不应再受治于美国,要接纳俄罗斯,不应该再打压俄罗斯。由此可见,马克龙所说的“脑死亡”就是表达两个观点:一是欧洲军事主权要回归,二是接纳俄罗斯,不再对抗这一危险大国。


马克龙回应北约(北约迎来新成员)(4)


新国家为何此时加入?

就在马克龙向俄罗斯释放友好信息,对北约的作用失望之时,近日,北约迎来的一个新成员,此国就是新独立不久的北马斯顿,此国本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后来分化出来的小国。

黑山共和国也于2017年加入北约。马克龙对北约的失望,似乎并没有打消一些苏联阵营国家的加入,而且北约东扩的步伐没有停止。

北马其顿位南欧地区,南部与希腊相邻,北部与塞尔维亚相接。前几年,该国因为国名问题,去年才改为新国名,并得到联合国的认可。但北马其顿独立后,此国一直想加入北约和欧盟。


马克龙回应北约(北约迎来新成员)(5)


北马其顿加入北约融入欧洲,从其意愿上并不奇怪。因为塞尔维亚不想加入北约,而北马其顿与塞尔维亚还存在民族矛盾,北马其顿与希腊关系也一般。所以,北马其顿就成为夹在两个地区大国的小国,为了自身安全,必然要加入北约这个军事组织,为自身找个安全屏障。

有资料认为,北马其顿加入北约,西方进一步打压俄罗斯的战略。其实北马其顿如果作为北约东扩的前沿,如果直接与俄罗斯发生对抗,必然要成为炮灰。因此,北马其顿的加入,主要还是为该国自身找一个安全依靠。


马克龙回应北约(北约迎来新成员)(6)


俄罗斯未来趋势如何?

有网文称,北马其顿加入,北约既对塞尔维亚进行威慑,又对俄罗斯进一步打压。因为,北马其顿的加入,使俄罗斯从巴尔干南下地中海又加了一道屏障。

对于北马其顿加入北约,俄罗斯并不害怕,但俄罗斯担心的是乌克兰加入,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那么乌俄冲突将进一步升级。那时俄罗斯才会直接与北约对抗,将是一场多国对一个国家战争,对俄罗斯来说不是好事。


马克龙回应北约(北约迎来新成员)(7)


不过俄罗斯也有欣慰之处,因为从马克龙的讲话中,俄罗斯看到了北约现状及存在的矛盾。俄罗斯认为北约并非铁板一块,而且这个组织里面矛盾重重,特别是美国在北约中作用,让欧洲老牌帝国不满。马克龙提前透出,默克尔表面上拥护北约,但也希望欧洲军事主权独立。而美国当然不愿看到一个独立的欧洲军事组织,把美国排挤出北约,那俄罗斯就将主导欧洲,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结局。因此,在纪念北约成立70周年峰会上,特朗普与马克龙也互不相让。这种较劲也体现出欧洲老牌帝国越来越不愿受美国制约。

结语

像法国、德国等老牌帝国,他们现在已经醒悟了,如果他们跟在美国后面对俄罗斯制裁打压,实际上被美国当枪使了。谁都清楚,俄罗斯不是强大国家,但军事强大就足以让人可怕,特别是俄罗斯的核弹数量及威力,足以灭欧洲三个来回,而远离欧洲的美国则不会有什么损失。所以马克龙愿意接纳俄罗斯,这是法国的聪明之处。但美国会同意吗?


马克龙回应北约(北约迎来新成员)(8)


美国同意于否无所谓了,因为俄罗斯已经看得很清楚,现在北约即使全部东扩到俄罗斯边界,俄罗斯也不会害怕,因为北约这个军事组织,已经不是一个“团结”组织联盟了,俄罗斯完全可以个个分化,其中“北溪-2”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