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托孤”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平均寿命并不长,因此,老皇帝驾崩后,接班的小皇帝一般年纪还小,并不具备独立处理朝政的能力,所以,老皇帝活着时,就需要替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个或多个法定监护人,辅佐小皇帝理政,这样的大臣就叫“托孤大臣”,也称为“辅政大臣”。

托孤失败后,75岁(史上最失败的托孤案例)(1)

千古一帝

通常来说,辅政大臣都是德高望重,人品才学深得老皇帝信任的,比如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他就属于刘备为刘禅挑选的托孤大臣。清初的顺治帝和清末的咸丰帝,也为即将接班的儿子安排了辅政大臣集团,只不过清朝的辅政大臣们和小皇帝相处得并不愉快,因为无论是清初还是清末,都上演了辅政大臣和小皇帝为了争夺政权发生冲突的桥段。

托孤失败后,75岁(史上最失败的托孤案例)(2)

宋武帝刘裕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比较极端,它称得上是历史上最失败的托孤案例,因为英明神武的先帝刚驾崩不久,四位辅政大臣转身就把小皇帝杀了!

公元422年6月26日,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驾崩,其子刘义符继位,史称宋少帝。

托孤失败后,75岁(史上最失败的托孤案例)(3)

刘义符剧照

刘裕生前,是怎样的一位英雄盖世,气吞万里如虎的帝王,咱就不多说了,单说这刘义符,这位绝对属于虎父犬子中的“犬子”,没一点老爸的英雄气概,刘裕大概也预料到儿子难当大任,于是在生前就安排好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和护军将军檀道济。

话说这四位都是刘裕的老班底,要文的有文的,要武的有武的,能力那是肯定没得说,把儿子交给他们,刘裕也能放心闭眼了。

托孤失败后,75岁(史上最失败的托孤案例)(4)

兵变逼宫

只可惜这个小皇帝刘义符青春少年童心未泯,好为游狎之事,整天只知吃喝玩乐,什么军国大事一概不放在心上,四大辅臣刚开始还忠心耿耿效忠新君,多次加以劝诫,奈何刘义符本性难改,变本加厉,加上当时外患猖獗,刘宋北方不断与北魏作战,四人深恐有负先帝托付之恩,便决计将刘义符废掉,另立新君。

公元424年6月,檀道济等人发动兵变,废刘义符为营阳王,不久将其杀害。这一年刘义符年仅19岁,距离他老爹刘裕驾崩,不过两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