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箭的传说

关于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有一个励志的传说。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日益严重。割据河东的李克用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先后和幽州的刘仁恭势力、后梁的朱温势力还有北部的契丹结仇。公元908年,李克用临死前,郑重的将三支箭交给年仅23岁的李存勖。三支箭代表刘仁恭、朱温和契丹三个仇敌,李克用让李存勖消灭三个仇敌,为其报仇。

年轻的李存勖秣兵历马,历经十五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擒获了幽州刘仁恭父子,消灭了后梁朱氏政权,大破契丹大军,完成了其父亲的遗愿,顺带还一统黄河中下游地区,建立了后唐政权,成为开国皇帝。

每每谈及这个故事,总有人会说,李克用如果多给李存勖几支箭,也许李存勖就能统一全国了。这当然是玩笑话。那么,历史上的李存勖,真的有统一全国的可能吗?

后唐李存勖被谁取代(南灭后梁北却契丹的后唐庄宗李存勖)(1)

李存勖其人

公元895年,年仅11岁的李存勖随父亲李克用出征后入朝报捷。唐昭宗初见李存勖,就对其大为赞赏,称其必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可亚(超过)其父”,遂得名李亚子。

公元908年,李克用病死,23岁的李存勖继任河东节度使。在初步稳固政局后,李存勖亲自领军前往潞州前线,一举击溃后梁军队,后梁太祖朱温发出“生子当如李亚子”的慨叹。

有唐昭宗和朱温的背书,李存勖自然绝非凡品。其后,他又先后发动幽州之战、杨刘之战、定州之战等一系列战役,占领了幽州,消灭了后梁,击溃了契丹,建立后唐政权。

在唐末那个战火连绵的时期,李存勖以其骁勇善战和杰出的军事天才,一统黄河中下游地区,占尽天时地利。那么李存勖如果继续发动统一战争,有可能统一天下吗?

后唐李存勖被谁取代(南灭后梁北却契丹的后唐庄宗李存勖)(2)

后唐的军事

李存勖本为其父李克用帐下“十三太保”之一,虽继任为节度使,但是其他太保依然手握重兵。在后唐建国后,部分镇守边镇的将领开始节流赋税,扩充势力。“十三太保”中的大太保李嗣源,功勋卓著,威望甚高。在五代这个将领频繁兵变的时代,李存勖也逐渐开始猜忌这些战功赫赫的将领。李存勖的开始重用宦官和伶人,监视甚至杀戮大将,最终激起兵变,其本人在也兵变中丧命。

武将兵变,是五代王朝的顽疾,这是李存勖没有破解的一道难题。如果李存勖持续发动统一战争,武将兵变的可能性将会提高。

后唐李存勖被谁取代(南灭后梁北却契丹的后唐庄宗李存勖)(3)

后唐的政治与经济

后唐建国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已战乱多年,天地荒芜,经济凋敝。政治上,李存勖重用宦官与伶人,耽于享乐,政治日益腐败。

如果要看李存勖想要进行统一战争,需要进行的政治、经济准备,可以参照三十年后,后周世宗柴荣准备统一全国的为政举措。柴荣在位期间,他刷新吏治,严惩贪污受贿的官员,又选拔一批有才干的人为官,政治日益清明。他又奖励农耕、兴修水利,并控制佛教发展,使得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社会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

政治腐朽,经济衰落,使得后唐没有持续发动统一战争的力量。

后唐李存勖被谁取代(南灭后梁北却契丹的后唐庄宗李存勖)(4)

李存勖的内心

生在藩镇割据的年代,长在军阀混战的时期。能在如此乱世战胜敌人,报仇雪恨,开疆拓土,建立王朝,就已经是无上的光荣。

从十一岁跃马疆场,到三十八岁建立后唐,二十多年亲冒矢石、冲锋陷阵,想来也给这个骁勇的帝王带来不少伤痛。从草原的风雪,到黄河的坚冰,伴随着刺骨的寒风,灌入冰冷的铠甲。此时,也许只有女人的温柔乡才是这位百战归来的战士,最好的归宿。

所以,尽情享受吧!快乐,才是人生的真谛。

后唐李存勖被谁取代(南灭后梁北却契丹的后唐庄宗李存勖)(5)

历史的曲折

在伶人的戏曲声中,后唐王朝逐步走向衰败,而李存勖也逐渐众叛亲离。公元926年,李存勖在平息兵变的过程中,被流失射中,一代枭雄走到生命的尽头。

非常之事,需待非常之人。就在李存勖死去的次年,洛阳夹马营,一个满身香气的小男孩出生了。三十年后,他黄袍加身,并发兵南下,基本统一全国。是他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好戏,历史性的解决武将兵变这一五代王朝的顽疾,开创三百年大宋王朝。他就是宋太祖赵匡胤。

后唐李存勖被谁取代(南灭后梁北却契丹的后唐庄宗李存勖)(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