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频繁,稍有不慎即可影响到患者的安全。”【1】

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在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少医院在护理类事件乃至全院级不良事件的上报情况并不乐观,存在着“高发生率"和"低上报率"的总体态势。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呢,现在小编将带您一一进行探讨。

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 这些护理不良事件小常识(1)

什么是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因护士责任心不强、不执行操作规程、不执行核心制度,给病人未造成伤害、造成轻微伤害、造成严重伤害,引发或未引发投诉纠纷的事件,可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

根据不良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后在病人或医务人员身上所造成的伤害,我们可以将护理不良事件分成3级。

1、一级护理不良事件: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的事件,或者下列情形之一者,即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病人因意外事件死亡。

2、二级护理不良事件:指已发生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但对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无影响的事件,并将事件对病人的伤害程度分为无伤害、轻度伤害、中度伤害和重度伤害。

3、三级护理不良事件:指隐患事件,是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不良事件未真正发生或事件未涉及病人,或者是非护理行为造成的事件(如公共设施事件、医疗设备器械事件)。

影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要素

由于护理人员对上报的认识不全面、上报系统不完善、报告氛围不足等原因阻碍着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积极上报,主要表现在:

1、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发生的严重性认知不足

在很多医院,由于内部培训不足,不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第一”的理念认知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少护理人员乃至管理人员都存在着认为上报不良事件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以及工作,因此导致事件上报的积极性不高,以侥幸的心理来面对与患者安全息息相关的不良事件,让医院管理者错失不良事件的最佳处理时机,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影响医院效益和声誉。

2、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不成熟

不良事件上报机制的关键因素在于上报机制的成熟度。在一些医院里,不良事件的报告机制尚未形成规范,存在着责任到人。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更多地臆断为个人犯错,进而追究个人责任,对发生不良事件的个人或科室采取惩罚措施,轻则批评,重则处分、处罚、扣工资奖金,却不会从管理或机制上去深度分析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致使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上报行为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主动上报,延误了不良事件的最佳处理时机,不能让安全隐患及早扼杀在萌芽阶段。

3、缺乏有效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

不少医院在不良事件的上报上主要采用手工上报或者简易系统上报的方式去处理,上报速度和处理效率低,不能及时处理,反馈速度慢,影响上报积极性,同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工具,医院管理者对于不良事件的处理效率低,无法发现隐报的不良事件,以及通过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综合的数据分析,找出不良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和处理方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分析、处理和改进。

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 这些护理不良事件小常识(2)

如何预防护理不良事件?

1、重视信息化建设 构建质控管理平台

加强医院信息化的建设,选择科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控平台,构建有效、畅通、无障碍的全院级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优化医院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其中,平台具备了灵活便捷的上报方式及丰富的预设模板,能有效提升医院院内不良事件上报率和上报质量,此外还能通过不良事件安全管理的各种常见的图表标注平台运行的关键指标(KPI),通过对月、季和年等数据汇总分析,能有效实现医院管理者对不良事件各项指标的逐层细化、深化分析,协助管理者进行汇总归纳,总结出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作出整改措施,降低差错发生的机率,对护理部乃至全院的质量安全事件持续改进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指示,提升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全院不良事件的发生。

2、加强学习培训,构建奖惩机制

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机制,并加强学习,可以有助于提升上报率。一方面通过积极倡导、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习“错误”,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通过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工作的过程,提升保障患者安全的能力。

另一方面则构建不良事件上报激励政策,例如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主要责任人,可以根据对病人造成的影响,经过管理部门商讨给与一定的减轻甚至是免于处罚:对不良事件提出建设意见并获得采纳的科室或个人给与全院通报嘉奖,并给与实物或奖金奖励;对于主动上报的非责任人给与奖金的奖励,进而提升医护人员的上报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章快芳,傅佩芳.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596-5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