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公共汽车从陆丰市政府大院内缓缓驶出的时候,天空晴朗到有一种明亮干净充满正气的蓝,为期一天的“汕尾文化之旅”南塘行在似火骄阳中拉开了帷幕。我无需掩饰自己才疏识浅——在来陆丰南塘之前,我连南塘在哪里都不知道,更遑论“印象”了。

汕尾有什么古村落(汕尾海陆丰人文地理)(1)

我虽不是武陵人,但总怀有一探“桃花源”的好奇。参观古朴村寨、欣赏山峦美景、重走红色之路……紧凑而充实的行程,让我掀起了南塘的“盖头”。放下半遮面的琵琶,南塘在我心中的印象逐渐清晰且深刻起来。徜徉在古榕环绕的深山古刹,我沉醉于阒寂世界的宁静,看到了芸芸众生最朴实的信仰,收获了心灵的愉悦。站在红色革命遗址上,我感受到海陆丰人民在革命年代的坚定信念,感动于仁人志士及普通百姓为革命而作出的伟大牺牲。不过,许是个人兴趣爱好使然,我更喜欢游走在岁月光阴里,透过古寨旧城墙的缝隙,触摸古典建筑不断老去的肌理,在敬畏与感慨中细致地窥探古人的世界。古寨村落,诗礼传家,这是我对南塘古村落最为深刻的印象。

汕尾有什么古村落(汕尾海陆丰人文地理)(2)

南塘响尾溪,“三街六巷”古村落。据载,这个古村落兴建于乾隆1750年间,由响尾溪村温氏第十三世景泰与其弟明泰所建,为温氏聚居村寨。寨子原名“新兴寨”,后改为响尾溪。村寨到底有多大?我没刨根问底地索问具体数据。“三街”“六巷”这两个词足以佐证这个古村落占地面积之大。古村落四墙围寨,墙大多为黄黏土贝壳细砂石夯实而成,目测墙高约摸三四米。虽久经风雨侵蚀,但寨墙仍然给人以固若金汤之感。寨门楼不高,有两层,结实的木梯直通寨门二楼的小阁楼,阁楼上有瞭望口。寨前一花一木,一举一动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人立于寨门,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寨内房屋大多坍圮,在残砖断瓦间,残存的各式各样的彩绘及文字,隐约还能辨认出来一些;古朴典雅的木质构件,纵然历经曝晒虫蛀,依旧还能看出雕刻的精美。行走在寨子里,穿行在三街六巷,在蔓延的荒草间,我依旧能够想象出寨子在当年的鳞次栉比与磅礴气势!

汕尾有什么古村落(汕尾海陆丰人文地理)(3)

如果说寨子里的古建筑是响尾溪声名鹊起的硬件,那么响尾溪人“学优以仕”则应该是其名声远扬的软件了。这样的“软件”,无疑彰显了响尾溪人有着诗礼传家的优秀家风。

寨前竖立着五对旗杆硖。旗杆硖是用来竖立功名旗杆的。科举中功名后,在宗祠前竖立旗杆,一来光宗耀祖,二来激励后人。由旗杆硖上题字可知,立旗杆硖的人是清朝乾隆时期的温氏男日旭、日益、觐威、觐祯以及觐贤。特别要指出的是,建造“新兴寨”的温景泰温明泰两兄弟,才华亦极为出众。其中,温景泰是清朝乾隆年间皇帝敕封的“奉直大夫”。如今,在去响尾溪的的路上,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其后人所立的墓道石碑。可以这样说,响尾溪有着极为良好的家风,诗礼传家,因此人才辈出。另据介绍,钱钟书的老师温源宁是陆丰人,与响尾溪温氏是否有渊源,有学者甚至推测温源宁就是南塘响尾溪人氏。倘若得到实证,这无疑又是响尾溪村家风优秀,诗礼传家,地灵人杰的重要证据。

汕尾有什么古村落(汕尾海陆丰人文地理)(4)

在南塘镇,与响尾溪“三街六巷”建筑风格相似的,还有一处叫“建宁寨”的古村落。建宁寨为黄氏族人聚居地。据建宁寨内黄氏家祠墙上建祠石碑记载,建宁寨黄氏先祖由潮州迁入,后有黄希周黄希召两兄弟于康熙四十五年间筑寨居住,命寨名为“建宁”。

建宁寨的巷道很有特色。以寨内黄氏家祠为中心点,巷道分别向左右及祠后延伸。主巷道笔直贯通,与寨内各次巷道相通。随便走入一条巷道,你可能分不清楚这巷道到底要通向哪里,但是走下去一定能够找到出口。这里的每一条巷道都是相通,绝没有“断头路”。据介绍,建宁寨有五条主巷道,分别为东畔巷、白糖巷、楼巷、中巷以及西畔巷。而今,不知多少人走过的古巷道依旧存在,只是巷道两侧的各式古房屋渐渐在岁月的风尘中慢慢老去,蜷缩在光阴的角落里,任凭过往来客感慨凭吊。

汕尾有什么古村落(汕尾海陆丰人文地理)(5)

如今的建宁寨,寨墙依旧高筑,建筑保存最为完好的,当属黄氏家祠。同时,修葺一新的寨南门、旌表牌、南门池等也相当地气派。由此可以一窥建宁寨古村落往昔的兴盛与繁荣。与响尾溪寨前立旗杆硖的传统一样,建宁寨南门亦分别立了七对旗杆硖。七对旗杆硖分别由黄氏希周、希召、尚英、鸣谦、尚选、世科、震鼓七人所竖。七人皆为雍正到乾隆时期的贡生或廪贡生。一人有功名,大可笑称托祖上的荫庇,但是众多人有功名,则足以突出诗书传家的作用了。

在寨南门左侧,立有一座气势恢宏的旌表牌坊。牌坊正面匾额书有“天褒节孝”四个大字,字迹遒劲有力,匾额背面写的是“天褒节孝牌坊序”,笔走龙蛇。此牌坊是清朝雍正皇帝为褒奖建宁寨黄希周黄希召的母亲蔡氏而钦赐的,用以表彰其忠孝孀守,教子有方,懿德可范。

汕尾有什么古村落(汕尾海陆丰人文地理)(6)

古迹遗址仍在,家风礼韵犹存!无论是响尾溪,还是建宁寨,置身古寨村落,仿佛在时光流转中走进古人的世界,在古迹遗存中不经意地接受了诗礼传家的熏陶。古寨村落,诗礼传家,我心里念叨着。走出古村落,车子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飞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治城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等标语时不时跃入眼帘。

文/彭成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