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最巧妙的诗词(人名诗构思巧妙)(1)

人名诗,顾名思义,诗中须有人名,但并非诗中有人名就是人名诗。诗中出现人名,古已有之。俞樾在《诗中人名》中说,《召南·采薇》中的齐季女,《郑风·山有扶苏》中的子都、子充,都是人名。其后,诗中人名随处可见,如“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王绩《思家》),“暮雨扬雄宅,秋风向秀园”(李郢《园居》)等,但这些诗都不能算是人名诗。

人名诗是指作者巧用古人姓名,组成诗句以写景抒情,而古人姓名却隐在诗中浑化无痕,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效果。如权德舆《古人名诗》中的“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涧谷永不谖,山梁冀无累。”诗中的钟皓、景丹、谷永、梁冀是四个古人的名字,重组成疏钟、皓月、晚景、丹霞、涧谷、山梁,诸词另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的画面,对仗工整,意境优美,这才称得上人名诗。

巧用人名为诗,自权德舆后,产生了不少佳作。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镶嵌式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把古人姓名嵌入诗句中,字面上看不出人名。人名在诗句中另组新词,表达诗人的意旨。晚唐诗人陆龟蒙曾写了一首《寒日古人名一绝》,寄赠友人皮日休。诗曰:“初寒朗咏徘徊立,欲谢玄关早晚开。昨日登楼望江色,鱼梁鸿雁几多来。”(《松陵集》卷十《杂体诗》)写诗人在初冬时节,行吟登望,等待友人的书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但诗中却嵌入了四位古人姓名:寒朗、谢玄、楼望、梁鸿,读来浑然无迹,令人不能不叹其工巧。

到了宋代,人名诗风行一时,不少大诗人都写过人名诗,如王荆公的《老景》、艾性夫的《人名诗戏效王半山》、黄山谷的《病起荆江亭即事》等。我们且看广为诗话采用的《老景》:“老景春可惜,无花可留得。绕屋褚先生,萧萧何所植。每嫌柳浑青,追怅李太白。多谢安石榴,向人红蕊拆。”这首诗描绘初夏景色,抒发了诗人惜春的心情。诗中巧妙地嵌入了景春、留(刘)得(德)、褚先生、萧何、柳浑、李太白、谢安石、榴(刘)向八位古人姓名,其中“得”“刘”用了谐音,刘向还是隔句组成,可见荆公诗艺之高,妙绝一时。

人名诗一般多为五言、七言绝句,长篇巨制是十分罕见的。这非有极高的才力,是难以完成的。宋孔平仲的《萧十六人名》是一组七言诗,共五首,其一曰:“式微子叹归期滞,疏钟皓月僧窗睡。满郭丹枫已送秋,李白桃红春又至。缘杨朱户锁娉婷,燕赵壹笑谁相视。红颜回盼能溺人,有若大川无际涘。吾曹操行薄云天,去险就平当择地。严君平昔教诸子,肯向赣江为此事。勿损仁义纵欢娱,力与主张兴废坠。不才强使酬杜诗,搦管能令言鄙志。”这是一首七言述志诗,表达了秋去春来,时光荏苒,读书人不应溺女色、纵欢娱,而要重操守、讲仁义、关心国家兴废的意思。诗中隐藏的古人名,有微子、钟皓、郭丹、李白、杨朱、赵壹、颜回、有若、曹操、严君平、张兴等。其中有些姓名虽是原字,但词义词性均已改变,如有若、李白等;有些则拆开组成新词表达新义,如“疏钟皓月”“满郭丹枫”等;有些还加字,组成新词,如“严君平昔”“吾曹操行”等,组成方式不拘一格,可为后世作人名诗者借鉴。

2、诗谜式

这种形式是用人名作谜底,让人借助谐音、寓意、联想等,猜出人名,其中有古人名,也有当时人名。

时人的人名诗谜,《苕溪渔隐丛话》记载:“元祐间,士大夫好事者取达官姓名为诗,诗曰:‘长空雪霁见虹霓,行尽天涯见帝畿。天子手中执玉简,秀才不肯着麻衣。’”全诗隐藏了四位“达官”的姓名。第一句说雪后转晴寒降,谐音韩绛;第二句说走遍天涯见到京城,谐音冯京;第三句说帝王手中的玉版,意为王珪;第四句说身上穿的是缯布,谐音曾布。韩绛,神宗时曾代王安石为相;冯京,神宗时曾任参知政事;王珪,哲宗时累官尚书左仆射;曾布,哲宗时曾任同知枢密院事,皆一时名臣。这种诗谜若非生当其世,又熟悉朝中典故,也是很难猜得出来的。

还有一种古今结合的人名诗谜。所谓“取古人名而傅以今事”者,用今事去猜古人名。《王直方诗话》记载了一则诗谜云:“人人皆戴子瞻帽,君实新来转一官。门状送还王介甫,潞公身上不曾寒。”诗中说的都是神宗、哲宗两朝的人事,却隐藏了四位古人的姓名。第一句言元祐时,士大夫仿效苏东坡戴一种短檐长筒帽,长筒谐音为东汉名臣仲长统。第二句“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转官”古称“迁”,即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第三句致谢的“门状”即拜帖,送给王介甫(安石),谐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谢安石。第四句“潞公”是文彦博的封号,“不曾寒”为“温”,是唐代名臣温彦博。这首诗用了不少古今典实,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暗示古人姓名,其构思之巧妙,用事之准确,实令人叹服。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