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5月5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先行区建设的意见》通过媒体公布,意见指出,为推动济淄同城化进程,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率先突破,淄博决定规划建设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范围包括淄博经济开发区、淄川经济开发区、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周村区王村镇和淄川区岭子镇,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济淄一体化的优势?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济淄一体化的优势(济淄同城化率先突破)

济淄一体化的优势

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

5月5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先行区建设的意见》通过媒体公布,意见指出,为推动济淄同城化进程,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率先突破,淄博决定规划建设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范围包括淄博经济开发区、淄川经济开发区、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周村区王村镇和淄川区岭子镇。

淄博这份文件,既提出了“同城化”,又提到了“一体化”。同城化和一体化,是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一体化更多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城市一体化,同城化大多是两个城市;同城化更多是城市化进程自然发展的结构,一体化则需要行政配套引导;同城化城市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一体化的城市之间主城区还会有一定的距离,但在城市分工、产业布局方面相互配合、相互协同。

从概念上看,“同城化”有个前提,就是距离比较近,而提出一体化口号的城市,一般它们之间的主城区距离相对较远,城市化无法把它们之间遥远而庞大的农村地带覆盖,但在产业发展上可以分工协作。

现在济南和周边城市明确提出“同城化”概念的有“三对”城市。2020年1月,《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提出在引领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路径上,“率先在济泰同城化、济淄同城化和济南齐河全面融合等方面实现突破”。

2021年7月,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在官网公示《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以济南为中心,大力推动济淄、济泰、济德同城化,联动聊城、滨州、东营等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建设全国数字经济高地、世界级产业基地、国际医养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济南都市圈。

在省会经济圈中,淄博和济南的同城化的意识比较强,此次提出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率先突破”更是体现出一种超前的眼光。

一是双方认同同城化的必要性。2021年2月,《济南市人民政府淄博市人民政府同城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京沪会客厅”签订,根据合作协议,在强化基础设施联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合作实施齐鲁科创大走廊东延工程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共识。

二是济南和淄博的距离不是最近的,但地理地形上的连接却方便。平原地区利于城市拓展和延伸,济南和淄博之间的城区发展一直相互吸引,向东西向干道集中并相互靠近。

三是济南和淄博的产业连接有历史的惯性。胶济铁路于1899年9月开工并于1904年6月全线通车后,以青岛作为贸易口岸、济南作为商品集散中心、潍坊和淄博作为能源基地,以青岛港为核心、以胶济铁路为主干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济南和淄博都是产业体系上的重要节点。再上回溯到明清时期,齐鲁地区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冠绝天下,其中周村位于济南和淄博中间,素有“旱码头”“丝路之乡”的美誉,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更是中国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织点。因此,济南和淄博的产业渊源深厚。

本次淄博提出“推动济淄同城化进程,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率先突破”,集中发力点是基础设施、产业、科技三个方面。基础设施方面,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综合交通网络;产业方面,集中打造济淄同城化科创智造板块淄博主阵地;科技方面,全面对接齐鲁科创大走廊,打造“一高地、两引擎”,包括引进中国科学院等高端科研院所布局分支机构,等等。

记者观察认为,制约同城化和一体化的要素,第一仍然是交通。在交通建设上,淄博的主动姿态明显:推动与济南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推进胶济铁路市域化改造及胶济客专公交化运营,启动实施胶济客专周村东站改造工程,实施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推进济南至潍坊等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实施经十路东延、G308文石线改建等工程建设,谋划济淄大道等项目。实施淄博—章丘—济南客运班线公交化,开通周村—章丘公交线路。

从长远看,济南和淄博同城化的关键是轨道交通能否真正破题。《济南市人民政府淄博市人民政府同城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提到了轨道对接:“双方将谋划淄博至济南遥墙机场、淄博经章丘至济南轨道交通,加快推进滨临高铁前期工作”。从这份协议可以看出,济南和淄博之间未来规划了南北两条轨道交通连接。根据济南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8号线一期已经向东接近章丘城区,根据济南市政府批复的济南市全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未来8号线沿经十东路至章丘主城区,转向绣水大街向北至汇泉路以北。这意味着济淄两市规划的地铁相距已经不到40公里。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城市的地铁建设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轨道交通建设是城市内部的地铁线路建设;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以完善线网结构、构建城市中心区环线和直通卫星城的放射线为主,这是强化中心城市和卫星城之间的联络;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以加密中心城区网络密度、提升线网结构效率为主,这是强化不同城市间的“同城化”联络。如广州超前规划建设国内首条时速160公里地铁快线(18号线),有效提升了线网跨区域、长距离服务效率,广州地铁和城际轨道管理体制也一并理顺。2021年12月,广州地铁集团正式承接珠三角城际轨道(广州都市圈)建设项目及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下称“珠三角城轨公司”)。广州地铁集团已经就珠三角城际轨道建设项目完成接管,并对珠三角进行管理。珠三角公司负责推进的13个建设项目,包括已建成项目6个,在建项目7个,总里程558公里,将全部由广州地铁集团接手。珠三角城际铁路的设计、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权,全部由广州地铁集团接管。

这给我们今天建设“轨道上的山东”及同城化建设带来一些启发。从进程上来看,济南和淄博的地铁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处于地铁建设“第一轮”和“第二轮”阶段,但既然提出“同城化”和“一体化”目标,需要超前布局城市之间的地铁等轨道设施建设,并且最终“地铁”和“城际铁路”的管理要实现统一运营。(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本文来自【济南日报-爱济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