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王尔德

我的姐姐电影最后有没有送走弟弟(电影版我的姐姐结局圆满)(1)

我的姐姐电影最后有没有送走弟弟(电影版我的姐姐结局圆满)(2)

人如果想要伟大,就得伤害自己,自私,才能舒服

由殷若昕执导的电影《我的姐姐》,在清明档期引发了一阵热潮。

全片围绕失去父母的姐姐,在面对追求独立生活还是带着弟弟一起生活的这个问题上展开了一段细腻的亲情故事,票房冲向五亿,票房不错,但评价却有些差强人意。

我的姐姐电影最后有没有送走弟弟(电影版我的姐姐结局圆满)(3)

对于多数人来说,也许在买票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知道了电影的最终走向:一个看似美好,可为标榜的人性真善美结局。

可悲的是,电影终究是电影,虽然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却没有真正的还原真实的结局,因为那样的结局,太自私了!

《我的姐姐》的原型来自2013年天涯论坛的一个真实发帖。

故事的主人公原本是家里的独生女,读大学期间,父母想再生个儿子,她极力反对,要父母在自己和胎儿之间做个选择,父母毫无犹豫的选择了胎儿,因为,那是个男孩儿。

我的姐姐电影最后有没有送走弟弟(电影版我的姐姐结局圆满)(4)

虽然在她名下有家里的两套房,没什么经济压力,但她早已在父母的相处中伤透了心,上天总是喜欢捉弄本就快支离破碎的家庭,后来她的父母意外去世, 她不幸地成为了唯一的直系亲属。

然而,她并不愿意抚养这个只有血缘却毫无亲情的弟弟。

于是,她把房子卖了,弟弟送人了,从此一生,再未谋面。

发帖时,她已经读完大学,结了婚,有了一个女儿,生活还算美满,谈到当年对弟弟的处置,她没有一丝后悔。

看到这个帖子,很多人口诛笔伐,认为她太过于冷血,卖的房子钱一分没给弟弟,但也有人说法无禁止,为啥要道德绑架?

在大家争吵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人云亦云的仁义道德中,为自己而活?真的是一种罪吗?

我的姐姐电影最后有没有送走弟弟(电影版我的姐姐结局圆满)(5)

我们来看看,为别人而活的人都活成了什么样子

我的姐姐电影最后有没有送走弟弟(电影版我的姐姐结局圆满)(6)

姑姑的存在就像是一面镜子,无时不刻不在提醒女主,不为自己而活,日后就会活成我这个样子。

姑姑本想着去俄罗斯创业,但是为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女主的父亲,只能放弃,电影中有一个很好地隐喻:姑姑当初想做的生意就是俄罗斯的套娃。

是啊,她的人生就像是被塞进了这个套娃里面,套娃代表着传统女性的命运,没出嫁的时候 一照顾弟弟,出嫁了照顾丈夫,有了孩子,又要照顾孩子,一个套一个,不断地重复、循环、嵌套。

也许,姑妈是心疼女主,也许,姑妈是心疼自己,于是她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其实套娃也并不是非要套进同一个套子里头”

姑妈这是让女主摆脱这样的命运,自己走自己的路,不要被传统的东西再套住。

她为了弟弟的人生,放弃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她不像安然那样敢于抗争敢于呐喊,她屈服于传统观念,一生无奈与遗憾相随,她是一个“烂好人”在得知女主想要把弟弟送人的时候,大闹图书馆,可是她毕竟也是人,也是自私的想要过自己的一生,在最后妥协中我们就能知道。姑妈,同样把安然当成了她的镜子。

我的姐姐电影最后有没有送走弟弟(电影版我的姐姐结局圆满)(7)

近日,在杭州打工的20岁云南宣威女孩,父母双亡命,需要打工养育三个弟妹,因压力太大不堪重负选择跳河轻生,话题还上了热搜。

我的姐姐电影最后有没有送走弟弟(电影版我的姐姐结局圆满)(8)

这个女孩也才20岁,正值人生中最灿烂的时光,她像花儿一样,需要爱情的滋润,需要事业的供给,然而,命运总是无情,她曾多次选择自杀,有吃瓜群众评论:谁活得容易呢?

未经他人之苦,莫劝他人向善,只有刀子扎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到疼痛。

我的姐姐电影最后有没有送走弟弟(电影版我的姐姐结局圆满)(9)

为自己而活,是有多“舒服”

我的姐姐电影最后有没有送走弟弟(电影版我的姐姐结局圆满)(10)

剧中的另一面镜子就是女主的舅舅,由肖央饰演,整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潇洒,不用担父母之忧,没有供养子女之愁,他只为自己而活的背后,其实也满是心酸。

当得知自己的女儿要结婚的时候,他连婚礼都不好意思去,因为什么?

因为他没有尽到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这点他自己也是明白的。

这样的“舒服”,是抛弃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而换来的。

女主为了甩掉这个拖油瓶,甚至在地铁站故意让弟弟走丢,只是后来良心发现,对弟弟谎称说是自己上卫生间了。

也许在决定弄丢弟弟的那一刻起:女主也只是想为自己而活。

只是在后来姐姐的一句呐喊:我的人生不只有你一个人啊!

弟弟可怜巴巴地说道:“可是姐姐,我只有你啊。”

我的姐姐电影最后有没有送走弟弟(电影版我的姐姐结局圆满)(11)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说:

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

抛开道德一说,人类的自私,也许就是天性。

我的姐姐电影最后有没有送走弟弟(电影版我的姐姐结局圆满)(12)

世间本无对错

为自己而活并没错,为别人而活同样值得尊敬,但是这里要有个前提,那就是的问题。

哲学里有这么一个概念:叫量变产生质变,这个从量变突破到质变的临界点:就是度。

只图自己享乐,全然不顾他人感受,甚至给他人带来麻烦,这是自私过度。

一心只为别人活,全然没有自己的生活,当感觉对方的回馈≠自己的付出时,便会心生怨恨,那是爱护过度。

我们都是凡人,如何能在其中找到合适的度,值得我们用一生探索。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的主要思想便是:重男轻女。

但是仔细思考,我们也许就会发现,于父母而言:为了要二胎,将女主谎报成瘸子是自私的,为了让女主早日贴补家用,偷改了她的志愿是自私的,意外去世,让刚成年的女主抚养弟弟同样是自私的。

我的姐姐电影最后有没有送走弟弟(电影版我的姐姐结局圆满)(13)

于是电影中的姐姐,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德报怨,独自抚养未成年的弟弟,皆大欢喜。

只是怕在多年之后的某个深夜,她会不会在梦中惊醒,报以侥幸地想着:倘若我当初一狠心,把弟弟送人,我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子?

人性是经不起试探的,如果想要得到美好,那就要竭尽全力地让任何关系都处于自适的状态下。

她本可以是何以为家,最终她选择了以家人之名,幸哉悲哉,正如女主的名字一样:安然...

我是@李大头先生,本篇文章的原创作者,专注分享成长知识,思维认知,咱们一起成长,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