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是一位年近九十岁的老人,他家门前有王屋太行两座大山阻挡了出门的路,于是他想把山移走,一位叫智叟的老人劝他不要移了,因为以他的残年余力,完成这样的工程是不现实的,愚公说子孙后代没有穷尽,山不会增高,早晚会移平的天帝听说这件事,很受感动,让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愚公移山的原因和意义?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愚公移山的原因和意义(愚公移山的本意解读)

愚公移山的原因和意义

愚公是一位年近九十岁的老人,他家门前有王屋太行两座大山阻挡了出门的路,于是他想把山移走,一位叫智叟的老人劝他不要移了,因为以他的残年余力,完成这样的工程是不现实的,愚公说子孙后代没有穷尽,山不会增高,早晚会移平的。天帝听说这件事,很受感动,让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

通常我们认为,愚公移山的故事歌颂的是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其实这是断章取义,是后人强加给这个故事的。那么愚公移山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就需要了解故事的出处。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是书名,《汤问》是篇名,作者是思想家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本名列御寇,他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汤问》这一篇中,汤是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问”是他问大臣夏革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讲的都是一些荒诞的海外奇谈。比如扁鹊将两个人换心以弥补有缺陷的性情,以至于换完心家人都蒙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周穆王的工匠偃师造出了一个机器人,可以以假乱真,甚至有了人的情感,这说明科学的无极,带着明显科幻色彩。有个无底的深谷叫‘归墟’,不管汇集多少水流,归墟的水位也不会增高;有种小虫叫焦螟,能飞在蚊子的睫毛上,成群落下,彼此不触碰,蚊子也不能察觉,这说明大的东西极大,小的东西极小,大小是无限的;“造父学御”、“匏巴鼓琴”、“甘蝇善射”“ 薛谭学讴”情节各不相同,但都说明学习是无止境的;“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争论太阳的大小和远近,把孔子都难倒了,说明圣人有时也很无奈。其实,这些故事都在阐释“无极无尽”、“无始无终”的概念,是关于宏观世界无限性的认知。

而愚公移山的故事揭示的也是类似的哲学思辨问题,对于“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愚公想要毕力平险,是因为他有着宏大的时间观,知道时间是无穷尽的,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时间没有尽头,子孙后代自然无穷尽。而智叟的眼界就很窄,只能看到人的一生这样一个无比微小的时间尺度,看不到未来,他当然认为移山会失败。

愚公的思想,“以天地为一朝,亿代为瞬息,忘怀以造事,无心而为功”,就是说将天地看作一个并不大的整体,认为可以征服,这是空间概念;认为一亿代不过是转眼的事,早晚都会到来,这是时间概念,忘却自己的情怀做事,关心的不是这一辈子,而是子孙后代,这是超脱的精神;没有急功近利的企图,不骄不躁,平稳做事,这是无为的思想。“帝感其诚”也不是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而是被他合乎大道的精神所感动。

文中愚公、智叟的名字很耐人寻味,公和叟都是老者的意思,他们的愚蠢和睿智都是表面的,其实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我们熟悉的《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我们就会有疑问:飞去不就得了,那么费劲干什么?而其中真谛何在?因为在艰苦的取经途中所获得的对佛理的体悟尤为重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砺,佛其实已在心中了。愚公移山也是一样的,貌似愚蠢,违背常理,但是他的淳朴、恒心与专注恰恰让他从中感悟到了大道,这便是真正的境界。智叟却是个俗人,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小聪明,极为现实,目光短浅,自以为是,当然认知方式也一定平平,完全是世俗之人的代表,很多新编的故事,比如搬家、挖隧道、分析移山的必要性、分析移山的非可行性等等,其实都是从智叟的角度看问题的,早已悖离了道家思想十万八千里。

短短的故事中出现了十二个人物,除了愚公、智叟,还有愚公子孙三人、愚公妻子,邻居的儿子、操蛇之神、天帝、夸娥氏、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愚公是发起方,他将近九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这还是唐朝杜甫说的,估计战国时期人均寿命恐怕更短吧,所以愚公没有多少余下的时间了,故事这些写也是走了一个极限,因为这个年龄有想法就更加说明问题。愚公的家人是支持方,“杂然相许”就是议论纷纷,都同意了,“其妻献疑”,妻子提出疑问,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说明愚公一家都受他影响,看来世间还有很多和愚公一样追求大道的人;而且邻居的孩子也是支持方,始龀,就是刚刚换牙,七、八岁的样子,也蹦蹦跳跳过来帮忙,暗示着未来还会有很多传承大道的人。

智叟是反对方,他的年龄并未提到,但是为了与愚公相对应,应该是年龄相差无几,这样才更能说明思维方式的差距。而智叟带来的压力,说明大道于天下并不是畅通无阻的。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持蛇在很多文化当中都是权力的象征,所以他代表地方权力机关。他怕愚公不停止挖山,会动摇他的根基,才告诉天帝的,因为没了根基,不能享受人的供奉,就会失去神位和神力,而天帝的安排则于山神无损,可见愚公的大道的精神是极有力量的,权力不过是大道所藐视的东西。

天帝是最高权力机关,是天道的象征,天道有常,说的是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只有他是最后的主宰。结尾处天帝下了移山的命令,一方面说明人与宇宙相比非常渺小,因为以人的形体之力撼动自然是遥遥无期的;另一方面又暗示了人的精神力量非常强大,大到可以改变天道,很耐人寻味。

夸娥氏是大力神,其实在这个故事里是个打酱油的,并没做什么具体的事。“夸”,在古代汉语中有“大”的意思。夸父逐日也出自《列子·汤问》,夸也是同义。娥是嫦娥的娥,应和飞蛾的“蛾”相通,和是蚂蚁的“蚁”是同义字,因为蚂蚁力大,所以成为力量的象征,“夸蛾氏”也被写作“夸蚁氏”,就是“巨蚁神”,古人称蚂蚁为“玄驹”,意思是蚂蚁像黑色的马驹,所以夸娥氏的形象应该是高大、黝黑、极有力量的男子形象。估计愚公移山在神界是一件极小的事,不用劳夸娥氏大驾,儿子去就足可以解决问题。

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是最后移山的小神,可见很多时候真正的执行者常常是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以至于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更无从了解他们。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王屋太行对于人来说大得不得了,对于神来说却可轻松驾驭,哪怕只是小神,愚公移山的画面是艰难的,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的画面却是壮观的,可见大与小都是相对的。

由此又想到了同一篇中,夏革向商汤讲过的故事,几只大龟顶着山以免山在海上漂浮,可见龟有多大;龙伯之国的巨人用钓钩把这几只大龟钓上来,可见巨人有多大,我们的认知都是有局限性的,正如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大得不得了,对于宇宙来说却渺小得可怜,所以,需要放开眼界,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愚公移山的结尾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愚公移山是个寓言,也是个神话,同时更是道家思想的载体,它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也表达了美好的愿望。曾几何时,愚公被打上了坚韧、顽强、锲而不舍、不畏艰难的标签,而愚公这个名字的存在,意义不只是肤浅的表层,我们还要看到更深一层的含义。大道至简,愚公用看似最愚蠢的方式追求着至简至高的人生。而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摒弃机巧之心,开阔视野格局,追求人性本真,完善精神境界,都将是愚公移山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