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庆美味记忆(在重庆不只有麻辣味)(1)

走亲串友的送礼标配

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作用,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

中国人过节时,用糯米做成的各种美食颇受欢迎,粽子、元宵、汤圆、八宝饭、年糕、麻团……糯米制品品种丰富应有尽有。而对于重庆人来说,用糯米做成的一种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老重庆美味记忆(在重庆不只有麻辣味)(2)

米花糖,相信是很多重庆小伙伴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中那无比美味的回忆。

那时的米花糖还是半透明的油纸包装。撕开油纸,油酥米中包裹着、黑芝麻、花生、核桃的米花糖香甜诱人,让孩子们垂涎不已,而最炙手可热的当然是玫瑰米花糖。

老重庆美味记忆(在重庆不只有麻辣味)(3)

熊孩子闹腾不休的时候,父母随手塞过一小块米花糖,就能给打发了,拿着那块米花糖慢慢地啃,不仅是消磨时间的好办法,也是充饥的好帮手。

老重庆美味记忆(在重庆不只有麻辣味)(4)

现在作为休闲零食的米花糖,不仅是很多重庆人的童年回味,也是数十年前是送礼佳品。

一袋米花糖加上一瓶老白干,构成了走亲访友时的标准配置,可见米花糖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珍贵地位。

耗时耗力的传统工艺,需耐心等待的香甜滋味

米花糖源于一种传统小吃“炒米糖”,主要原料就是糯米和红糖,配合上开水冲调食用。

1924年,陈汉卿和陈丽泉两兄弟,在传统“炒米糖”的基础之上,将阴米沙炒改为油酥,用白糖取代红糖,还加入了花生、核桃、芝麻等辅料,形成了如今米花糖的雏形。

老重庆美味记忆(在重庆不只有麻辣味)(5)

外观上看起来不过是油酥米拌上各种坚果炒货,实际上米花糖的做法十分繁复,而且在工业生产发达的今天仍然离不开长时间的时间消耗和人工操作。

糯米当然是制作米花糖的主要原料。首先进行糯米的筛选清洗,然后是10来个小时的浸泡。泡好的糯米需要进行蒸制,然后是自然晾凉,这才仅仅完成了阴米的制作。

老重庆美味记忆(在重庆不只有麻辣味)(6)

接下来的步骤才是重点,阴米加入糖开水进行炒制,然后烘干,再把阴米放进150度左右的油锅中进行油酥,也就是油炸,阴米逐渐膨胀发泡,终于成功在望。

待白糖和饴糖熬制的糖水起泡,油酥好的阴米、花生、核桃、芝麻等一并倒入,搅拌均匀,粘稠的糖液把所有原料团结在一起,乘着温热切块整形,米花糖便大功告成。

老重庆美味记忆(在重庆不只有麻辣味)(7)

干湿两吃的别样滋味,另类的重庆特色

撕开包装纸直接咬下一口嘎嘣脆的米花糖当然最干脆,但对于重庆人来说,早上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不如来一封米花糖好了。

沿着米花糖上的纹理,分开成小块放到碗里,再倒进热水,随着悉悉索索的响声,米花糖逐渐散开,稍稍搅拌一下,一顿方便快捷营养的早餐就完成了。

老重庆美味记忆(在重庆不只有麻辣味)(8)

丰富的油脂和糖类,让米花糖的饱腹感十足,一碗米花糖下肚,热量维持一上午不成问题。高脂高糖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是负担,但对于那时的孩子们来说却是无比香甜的美味。

所以现在的米花糖,更多的是重庆人对于童年时代的怀念,以及作为重庆特色的必备手信礼物。在重庆,经受过麻辣火锅的激烈刺激后,不妨再体验一下香甜酥脆的另类滋味。

老重庆美味记忆(在重庆不只有麻辣味)(9)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