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渐渐增多,

找桩日益成为新能源车主们关心的问题。

很多朋友抱怨申请个人充电桩难,

需要准备的材料很多而且复杂,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一起来看

私桩可以自己换地方吗(私人建桩为何困难重重)(1)

邓师傅:“跑了几个月,还是没能装上厂家随车赠送的充电桩。”

近期,读者邓师傅向记者讲述了他购买新能源车后的烦恼。

邓师傅说,原本以为买了新能源车就能顺利享受到“家门口充电”的便利,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申请安装私人充电桩屡屡碰壁,现在他需要将车开到离家几公里外的公共充电桩充电。

私桩可以自己换地方吗(私人建桩为何困难重重)(2)

一位车主安装好的私人充电桩

邓师傅的遭遇并非个例,私人建桩难题也困扰着许多新能源车主。新能源车主申请安装私人充电桩究竟会遇到哪些问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纯电新能源车销量逐年增长

据市交警支队车管大队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有934台新能源车上牌,2021年达到1880台,新能源车上牌数增长翻倍。

在市区多家车企展厅内,记者看到,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同厅展示,合并销售。

记者随机采访了前来看车的顾客王先生,他表示目前用车成本、充电便利程度等问题,是影响其购车意愿的主要因素。

王先生说,他居住的小区内已有业主安装了充电桩,他也曾向物业、电业局等咨询安装流程,还查看了附近公共充电桩的布点情况等,但如果无法在自家车位上安装充电桩,还是会影响到他的购买决定。毕竟在“私桩”上充电的电费要比公共充电桩便宜一半,而且慢充对车辆电池损耗更小,从长期用车考虑,他还是倾向安装“私桩”。

三明万通比亚迪4S店销售部门负责人吕铭德告诉记者,新能源车取代传统燃油车是未来趋势,去年企业销售业绩中,新能源车占比已达70%。

吕铭德介绍,目前,纯电车的续航里程数已超过400公里,而且纯电车因较低的使用成本,已逐渐成为行业“新宠”。目前,他经手的客户中,仅有不足三成车主成功安装了厂家赠送的充电桩。

安装“私桩”难在哪?

私人车主申请安装充电桩究竟难在哪呢?

据一家车企的负责人介绍,新能源车主购车后,即可通过品牌指定的APP、小程序等,填报送桩申请。但从申请充电桩到顺利安装、落地使用,还会涉及物业、电网、充电桩服务商等多个单位。流程包括物业盖章同意,电网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安装电表,充电桩服务商上门勘查、安装充电桩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私桩”无法安装。

据一些车主反馈,无法安装充电桩的原因主要是难以获得物业公司出具的允许施工的书面说明。

新能源车主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居住的是老小区,申请在租用的车位上安装功率为7KW的交流慢充桩时,就遭到了物业的婉拒。李先生说,物业公司先是表示了对电容不足的担心,后又谈及充电设备是否安全、发生安全事故如何负责等问题,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劝他打消安装充电桩的念头。

“也有车主坚持安装私人充电桩的。”李先生说,去年在三明北部片区的某新建住宅小区内,一位新能源车主因安装充电桩事宜与物业公司对簿公堂,虽然最终完成了充电桩的安装,但李先生认为,在地下车库内安装充电桩,万一发生意外,车主要承担的风险责任太大。

就充电桩“私桩”安装难问题,记者也走访了市物业协会,协会副会长卓超表示:“物业企业对业主申请安装充电桩一直是持积极配合态度的。”

他还拿出了一份事先打印好的文件,在这份2016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中,有两处被画上了横线,内容为:

“对于占用固定车位产权人或长期承租方(租期一年及以上)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行为或要求,业主委员会(或业主大会授权的管理单位)原则上应统一并提供必要的协助。”

“在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安装过程中,物业服务企业应配合业主或其委托的建设单位,及时提供相关图纸资料,积极配合并协助现场勘察、施工。”

卓超表示,业主反馈的物业公司不予出具允许施工的书面说明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安装环境、消防安全等因素影响,许多老旧小区、地下停车场不具备安装条件,无法安装充电桩。二是物业公司没有取得业主大会的授权,无权出具相关证明。

卓超认为,“私桩”安装问题,不仅是摆在物业服务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也需要更多相关部门参与,共商解决方案。物业协会也期待城管、住建等部门能出台有关的政策指导意见,共同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共享是个好办法

2月21日,记者到国家电网三明供电公司,就私人申请安装充电桩的程序问题进行了咨询。

工作人员蓝女士介绍:“我市个人申请安装汽车充电桩程序比较简单,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销售点,都设有申请安装充电桩报装接电的操作指南,车主可扫码申报。”

申报人通过登录网上国网APP“一网通办”申请充电桩业务,需要备齐如下文件和证明:

一是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二是车位的产权证、购买合同或长期租赁合同;三是物业公司出具的允许施工的书面说明;四是电动汽车行车证。接受申请后,供电公司会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勘查,可行后择期施工。

自2010年起,国家电网就开始在三明区域内布局新能源汽车配套充电设施,据部门负责人介绍,市区最早的公共充电站共有两处,首批投建了20个充电桩,分别位于东新三路明电宾馆停车场及五路大桥旁公共停车位处。

“目前国家电网布设的充电桩布局合理,供大于求。据使用数据显示,2021年城市公共充电桩的平均利用率为18.36%。

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共布设充电站68处,其中城市26处、高速32处,居民小区、乡镇及公交站10处,有393个充电桩可为新能源车主提供充电服务。

在谈及如何化解“私桩”申请难问题时,负责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以在城市场景下的普通家庭为例,假设工作日用车公里数为50公里/天,一周5天,加上周末近郊出游用车等需求,一个月总公里数大多都在2000公里以内,以新能源车里程数换算,一月充电4-5次即可满足。

“部分新能源车主希望车桩比达到1∶1,但现实生活中,“一车一桩”的美好愿景既不容易实现,也未必是最科学、经济的标准。”负责人表示,充电桩的建设需要从城市整体基础设施的层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则布局,盲目追求数量的扩大,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资源闲置和浪费。

负责人建议,同一小区的新能源车主可以通过“共享资源”提高现有充电桩利用率来化解车主充电需求。

同时,电力部门也在尝试与物业公司加强合作,参考厦门等地做法,通过共同下发《关于进一步配合做好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通知》、在小区内建设公共充电桩等形式,切实解决居民区内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难题。从长远来看,要满足新能源车充电需求,还是要从充电技术的根源上解决问题,目前市场提出的“随车配电”“私桩共享”等都是不错的尝试。

采访中,新能源车主雷先生的用车心得分享让人眼前一亮。他没有申请安装私人充电桩,而是每周固定去体育场的公共充电桩给车充电。

“平时总找借口,说抽不出时间锻炼,买车以后,给车充电的一个半小时,就成为我到体育场跑步锻炼的固定安排。”雷先生说,既然选择购买新能源车,就要主动拥抱由此带来的生活改变,让生活从里到外都更绿色健康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 睿 实习生 李政频 文/图 ;编辑 王艳蓉 )

新媒体编辑:王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