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判断黄金真假的原理(难道怪阿基米德)(1)

横跨河南、陕西两省的“百亿假黄金骗贷案”留下的不只是“传奇”,更是血淋淋的教训。

将钨块放置在金块中间,钨占62%,黄金占38%,听起来不是多么高科技的发明。但是这套把戏却可以使用十余年,积累到百亿元的惊天数值。很难想象这是发生在21世纪的事。

制作假黄金的博源矿业是一家河南公司,受害的却是几家陕西银行。据分析可能的原因是,河南地区的银行已经不允许用“吊水法”检测黄金,必须打钻检测,而陕西银行还在用这种土办法,为制假者提供了漏洞。

所谓“吊水法”,就是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为国王检测王冠是否纯金的那个办法,如果金砖内部掺杂了密度和黄金非常接近的钨或铱等物质,这种检验就失效了,检测的精确性并不高。

问题在于,涉及百亿资金的贷款,却用阿基米德的土办法检测抵押黄金,怎么十多年来一直在犯这种低级错误?

技术只是手段,人才是问题的关键。技术落后的原因是人,而人长期失职的根源是制度。“硕鼠”明目张胆,只因笼子没有扎牢。

业内人士称“银行对假黄金睁只眼闭只眼”。损失最惨的潼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涉案金额超过110亿元,该社原主任就在博源公司的股东、本案的犯罪嫌疑人之一、徐建波的公司任职。一位知情人介绍说,“只要陕西潼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账面上有钱,就会有工作人员给博源矿业股东们打电话”。受如此待遇显然是有代价的。该社有8名工作人员去年10月被警方带走,其中3位高管已被潼关县检方批捕。

公众需要更详细的案情披露,才能理解这桩奇案发生的内在逻辑,比如检测漏洞是无意之失还是某种默许纵容,制假者与银行“内鬼”之间有怎样的分工和利益关系?

从去年年底,国海证券闹得沸沸扬扬的“萝卜章事件”,到这次涉及百亿的黄金抵押贷款,居然用的是2000年多前阿基米德的“土办法”检测黄金,金融行业犯的“低级错误”,让公众目瞪口呆。

“萝卜章事件”、“阿基米德法验抵押黄金”背后隐含的是严重的金融风险,必须严肃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