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客家人叫甜粄,味甜柔韧,兆新年甜蜜不断,好运连绵!

你可知道,厚砖一样的客家甜粄,真的可以嚼出生活的香甜味!

只愿天下人的生活都像咱客家甜粄一样甜甜蜜蜜、红红火火。

客家猪肠糕的做法步骤图解(客家人的甜粄故事)(1)

客家春节的“年味小吃”很多,像煎粄、酿粄、炸萝卜粄等油炸小吃,这些粄类平时也是常见的。然而有一种粄类在过年时候才出现,它的味道在此时会香溢十里。

最具年味的粄类代表--甜粄,或许因为只在过年时候才有的独特,相比于其他粄类有着更特殊的含义。客家人过年,有“不蒸甜粄不过年”之说。

甜粄在客家地区以外被称为年糕。年糕“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会比一年高,祈求来年更幸福、甜蜜。

但在本地,广义上的年糕包括了甜粄、油角、煎堆、萝卜粄等;而狭义上的客家年糕则专指甜粄,是一种用米磨蒸而成,以其厚、韧、甜而富有特色风味,在客家地区颇有名气。

客家猪肠糕的做法步骤图解(客家人的甜粄故事)(2)

甜粄制作秘方

照传统习俗,甜粄在农历腊月二十五之后才开始制作,逢年二十七、八蒸甜粄。其制作方法也颇为讲究,它是用七成糯米渗三成籼米在水锅浸泡一天一夜,浸泡膨胀后磨成米浆,过滤去除水分后成为糯米面团,接着把黄糖熬成糖浆倒入糯米面团,加温水揉搓,搓好的生甜粄满满地摊在垫有竹叶或芭蕉叶的蒸笼上,一般蒸甜粄的蒸笼都有30多厘米高,所以要慢慢蒸四、五个小时。所以,传统的客家甜粄就如同厚砖一样厚。

客家猪肠糕的做法步骤图解(客家人的甜粄故事)(3)

客家猪肠糕的做法步骤图解(客家人的甜粄故事)(4)

甜粄迷之香味

甜粄口味的纯正也是被客家人青睐的优势。刚出炉的甜粄清香扑鼻。如果把它切成小块放进油锅里煎成金黄色,那味道就更美了。特别是用柴火一点一点蒸出来的甜粄更是香甜、美味,韧味十足令人赞不绝口,可能因掺杂着客家妇女对它的热爱与耐心,那味道让人难以忘怀。其实,这甜粄看上去朴实无华,但它容易保留,就跟客家人的亲情一样,历久弥坚。

客家猪肠糕的做法步骤图解(客家人的甜粄故事)(5)

甜粄之文化

不管自己吃还是迎来送往,每家每户都必须留有一部分的甜粄等到“天穿日”用。因为甜粄还有其独特的文化含义。

在客家民间就有这样的说法:“过了天穿才算过完新年”。每年的正月二十,客家人称之为 “天穿日”,又叫“补天节”。这一天源于古代女娲补天的传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大功造成之日,而客家人对“天穿日”的重视,并不亚于元宵节。作为客家人感念女娲补天相助的特殊节日,也作为纪念女娲拯救人类的纪念日,这也将会是我们期盼风调雨顺、安乐祥和的节日。故而把甜粄作为人们感恩女娲的借代品。

当天早上,家里的妇女、老人会早早起来煎甜粄,煎好后家里人都不能吃,而是拿着煎好的甜粄到房屋里有墙缝、钉眼的地方抹上一点甜粄,或者摆桌拜女娲神,“一块甜粄补天穿”也是客家人希望新的一年圆圆满满、风调雨顺的愿望。

也有部分客家山村,更是将一部分甜粄保留到农历二月初二。在当天将甜粄切成小块用油煎来吃“谓之撑腰骨”,因农历二月份是春种春播的开始,意味着将进行紧张劳作了。

客家猪肠糕的做法步骤图解(客家人的甜粄故事)(6)

文章来源:客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