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形容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斗争。

那到底什么是江湖呢?武侠片中的江湖,充满了快意恩仇和儿女情长,这让人为之向往,像侠客一样红尘作伴,活得潇洒,这样的人生多有趣。

但武侠江湖只是一个假设,这是出于人对超越现实的渴望,对眼下生活的不满。

真正的江湖,指的是社会中的各种潜规则,不是某种特定的区域。江湖现象是中国人生活的独特情景,了解江湖是对中国文化一次深入的认识,想要观察江湖的运行和构成,就必须往前去追溯。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关于江湖的那些事。

混江湖有什么坏处(江湖行业为什么要用)(1)

什么是江湖?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江湖,江湖人又是指谁?

旧中国的江湖,就是国家权力管理不到的底层社会,江湖人就是人在江湖里,遵守江湖规则,做江湖生意的人。但也不是这么简单,我们要深入了解江湖的运行规律,还得说说江湖和主流社会的关系。

关于旧中国的知识点:一个是权力系统,一个是社会阶层。

先来看权力结构:旧中国的权力结构分两层,县以上归朝廷管,县以下,由地方上的士绅和家族自治。这种结构相当稳固,但是不严密,总有覆盖不到的地带,江湖就存在于这个权力覆盖不到的地带里。

很多武侠小说就是故意把权力排除在情节之外,好让侠客们为所欲为,比如《笑傲江湖》里,魔教和五岳剑派他们打打杀杀,官军都不来管管。因为武侠小说就得这么写,现实中的江湖也会远离权力。

江湖其实就是权力概念,江湖是主流权力之外的区域。在中国的价值体系里,“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向来是相对概念。庙堂就是朝廷,但江湖是没有和庙堂对立或者议价的能力的,庙堂不管、或管不了的时候,江湖就得到了发展机会。

混江湖有什么坏处(江湖行业为什么要用)(2)

权力也会表现在地理上,清末民初江湖人在天津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是如今的南市一带,当时称为“三不管”。当年这个区域在清政府辖区和日本、法国两国租界之间,因为是荒地,日法租界不管,清政府衙门也不管。所以江湖人才可以在这里生存,还发展成了繁华的闹市。

那江湖人都是如何对待权力的?总体来说,他们采取的是回避和敬而远之的态度。江湖人最大的噩运是打官司,他们的许多迷信禁忌都与此有关,他们禁止谈论前一天做的梦、禁止说“龙、虎、塔、桥”等字,说的人,要赔听到的人一天的收入,他们认为,犯忌的最严重后果就是摊上官司。

江湖人打官司,大多是他们自己的骗术败露引起的。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在当地又是外来者,打官司是什么后果,当然不言而喻。旧社会的老百姓有句俗语,叫“冤死不告状”,是说就算有理,落到法律体系里也会造成很糟糕的结果。

但是江湖人又不像普通人那样迷信权力,他们发现权力体系的漏洞且利益足够大时,也敢于从当权者身上牟利。

比如清光绪年间,某任河南巡抚因为触怒皇上将会被治罪,当地官场人心惶惶。就在此时全城官吏中传闻,城外某寺院来了一群操京城口音、衣着华丽的人,很像朝廷钦差。有人跟踪贿赂了其中的一名仆役,仆役泄露说,他们确实是跟随某个王爷来查案的。巡抚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前去拜见,果然在寺里见到年轻王爷,王爷说案件已查完,次日就要走。

巡抚立即于当夜献上了万两黄金。这群人走后,留下一封书信,信里只有两个大字:领谢,巡抚这才知道上当,但迫于情势,也不敢声张和追查。

这可不是一个传说,这是从明清就有的江湖行当,叫做“雁班子”,在江湖中规模和难度最高。他们的组织严密,可达数十人,主导者对官场内幕非常了解。这种骗术风险高,成本高,不过收益也很高。

这件事的背后,有一个地位的转换。江湖人一旦把大官引进骗局,就通过他们掌握人心理弱点的技术占据了主动,大官们就变成了弱势的一方。

接着咱们再来说说:旧中国的社会阶层,这个能帮助我们理解江湖人的行为特征。旧中国的社会阶层,是按照职业划分社会身份,中国民间的主流身份是“四民”,就是士农工商,这也是当时通行的价值观。

在古代,一个秀才无论多么贫困也属于士人,社会身份要在富裕的商人、有名的戏子之上。那江湖人是什么身份呢?江湖人根本就不在主流里,身份比商人、演员更低。旧中国对社会上的流品有“三教九流”的说法,江湖行业始终是末流。骂人话里的“下九流”、“下流”,就是这么来的。

在社会公众眼中,江湖人身份低下,虽然在日常生活里必不可少,但需要严加防范。江湖人一直受到社会歧视,也就自认为是另类,既然不被主流接纳,干脆建立了自己封闭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体系。比如江湖人将外人叫做“空子”,意思是不了解江湖内幕,可以对他们行骗取利。

混江湖有什么坏处(江湖行业为什么要用)(3)

在江湖内部则制定规矩,对彼此的欺诈加以一定限制,比如江湖人被偷或被骗,可以用江湖行话亮明身份,对方大多会退回。

因为低下的社会地位、流动的生活方式,江湖人没有、也不愿意建立真正的道德和行为准则,模糊的观念更让他们感到舒适自如。

江湖行业有哪些?

江湖在权力结构之外运行,江湖人把自己排除在社会主流阶层之外,制定独立的价值和行为体系。确认江湖人身份的,就是从事某种江湖行业。那江湖行业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运行的?

江湖行业分为八个大门类,行话叫做“金皮彩挂、评团调柳”。解释一下这句行话指的是哪八个门类:

第一类就是算卦相面;

第二类是行医卖药,主要是小药铺,配置贩卖眼药、膏药的行商、卖假药和冒充医生的骗子;

第三类是杂技马戏魔术等游艺业;

第四类是武术界,包括打把式卖艺、保镖和看家护院;

第五类是评书行业;

第六类是相声行业,包括快板数来宝;

第七类是各种形式的诈骗和盗窃;

第八类是大鼓、坠子和一些小曲种行业。

这八种分法主要针对北方,只是当时对江湖行业多种划分中的一种,很多行业间有联系和转换。还有一些没有包含在内的,比如乞丐也是有组织的江湖行业。

混江湖有什么坏处(江湖行业为什么要用)(4)

你可能会有疑问,这些行业照今天的标准,有性质区别,评书大鼓等是正当的演艺行业,怎么会和违法行业成了同行?同是违法行业,开赌场和妓院为什么不算江湖行业?

刚才说到,江湖人有着不同于外界的道德标准和逻辑,他们划分行业,不大依据是不是合法。江湖生意具有这样的共性,就是大多有不正当和非法成分,由于活动在社会底层、成本普遍较低,多数江湖生意收益不高,只能糊口而已。

而且江湖生意一直处于流动之中,江湖人常常为自己去的地方多而自豪,其实也是不得已,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对观众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小,骗术也容易败露。

评书相声大鼓为什么和非法行为算同行呢?因为它们虽然不用骗术,但和其他江湖行业一样在社会底层流动,在相同的江湖业聚集场地做生意,彼此共同遵守江湖规矩,所以算同行。那赌场和妓院为什么不算江湖行业?因为虽然赌场妓院既非法又有江湖色彩,但有固定场所,成本和收益都很高,这些行业由黑社会帮派管理,而不是处于松散的江湖自治。

江湖行业的性质,在它们的具体运作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标准的江湖生意流程,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叫“前棚”;另一部分叫后棚。先解释一下前棚,就是观察和吸引目标,通过话术和表演,使对方相信自己的一套技能。

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相面算卦的人能猜中顾客情况,看上去很厉害,但实际上他们的秘诀并不是周易相术,而是观察能力、话术和一些实用的心理技巧。

相面者会通过一些话术来获得信息,首要是了解对方的社会地位和财务情况,仅凭外表取人并不可靠,他们会问一些不易使人察觉的问题,比如询问对方妻子的年龄,如果妻子比本人年长几岁,则说明成家早,少年时娶妻的人,家里一般都比较富裕。

此外还要掌握许多语言技巧和充满弹性的说话方式,比如问问题需要又急又快,不给对方思考时间,回答时则要缓慢,一看出对方神色不对,立刻改口。取得对方信任,完成了生意的前棚之后,就正式转入了生意的“后棚”。

混江湖有什么坏处(江湖行业为什么要用)(5)

后棚是江湖行当的关键,是指尽可能多的赚取对方的钱而且善后的过程,类似于销售说到销售,我们以江湖中的医药行业为例。卖药的江湖人,一旦取得了对方信任,就开始正式实施“后棚”生意。他们会先设定谋利标准,一般是依据对方经济承受能力的70%至80%,如果下手太狠,会引起法律纠纷。

针对人的心理习惯,他们将谋财步骤分为几步,将受害人不断引向深入,第一次挣钱金额相对较少,最后一次不仅挣钱,还要使受害者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追查或诉讼,甚至察觉不出受骗上当。能掌握后棚技巧的,才是江湖公认的生意高手。

江湖中有哪些规矩?

江湖人的道德,常常不能从逻辑上自洽,真正用于调整江湖人关系的,是我们常说的“江湖规矩”。

那江湖规矩都是什么样的规矩,背后有怎样的原则?

江湖上既骗术横行,又有固定的规矩,因为江湖规矩里几乎没有道德成分,主要内容都是为了维系江湖行业运行、保证稳定而采取的实用原则。

这些规矩,我们可以分成三类,一是要维持稳定,二是用来保守行业秘密,三是用来分配利益。

混江湖有什么坏处(江湖行业为什么要用)(6)

第一类是维持稳定制定的规矩,旧中国的江湖行业,没有严密的组织,而是按照生意需要的最低限度来保持组织性。

民国初年,各地的江湖行业的业内公会叫“长春会”。长春会由各江湖行业自行推举负责人,外地来的江湖人必须入会才能做生意。而且要住在长春会建立的特殊旅店里,旅店只接待江湖人入住,这种地方的规矩与其他旅店不同,它们能为江湖生意提供一切便利。

比如对受骗来买假药的人,店内伙计必须将来人直接领进客房等候,中途不能说一句提醒买药人的话,否则就要包赔房客损失,生意做成后,江湖人也要给店内一定提成。长春会还负责组织庙会,划定营业场所、与其他社会组织交涉等事务。

长春会这种组织方式,是为了对江湖人的行为做一定限制,避免彼此倾轧、无序竞争的现象。

第二类是专门用来保守行业秘密的规矩。我们都知道商业秘密对企业多么重要,行业秘密对江湖人来说更加重要。因为江湖人一旦败露了行业秘密,直接威胁人身安全。行业秘密的最明显体现在行业术语,也叫“春点”。春点其实就是用一些字眼代替了常用的名词,使外人听不懂。

那春点有什么用处呢?举个例子,有一个游方的江湖郎中给一个农妇看病,邻居也是江湖人,为了帮郎中促成生意,邻居在旁边小声说了句“果实点攒吊的粘啃”,翻译过来是“这个女人心口疼”。郎中就可以根据这个信息完成他的前期准备,但农妇听不懂这个春点,不知道是邻居给郎中提供了帮助。

混江湖有什么坏处(江湖行业为什么要用)(7)

无论哪一个江湖行业,学艺必须先学习春点,而且要严守春点的秘密,留意不被外界知晓,否则将会使受骗者察觉,所以当时有一句行业谚语,叫“宁给一锭金,不给一句春”。过去,老江湖日常绝不轻易使用春点。

除了行话,江湖技能和行业秘密更需要保密,尤其很多生意的核心秘密其实只有几句话。变戏法的艺人制作整理道具,曲艺说书艺人传授弟子,其他江湖人都必须回避,否则就是犯了江湖大忌。

最后一类规矩是用来分配利益。行业竞争虽然必不可少,但江湖人懂得一旦竞争超过限度,对所有人都有害。所以必须要制定规则,维持利益的总体均衡。许多江湖规矩,表面上是人情和义气,其实背后都是利益分配机制。

比如江湖人新到一个码头,最重要的规矩是要拜会先来的同行。拜见的内容,就是商讨如何分配利润,划分竞争界限。先到的要介绍本地的生意信息,之后他们在市场上做生意时,要设法隔开一定距离,谁的生意清淡,其他同行还会来冒充顾客、带旺人气,这就是“托儿”这个词的来历。

还有为富户看家护院的江湖行业,叫“明挂子”,与他们相对应的,是专门盗窃富户的行业,叫“暗挂子”。护院的一方,如果在夜间巡逻时发现有盗贼潜伏在墙头,会用暗语跟他们讨价还价,如果谈不拢才会动手。

大多数情况下,双方会约定第二天白天见面详谈,从此建立合作关系。今后如果盗贼看中某一家,护院的会替盗贼向主人索要一笔钱财,如果主人拒绝,护院的会辞职,主人也很难再雇到其他其他护院队伍。这两行江湖人业务对立,但互相依存,通过江湖规矩,共同从富户身上牟利。

混江湖有什么坏处(江湖行业为什么要用)(8)

说完这些江湖规矩,你会发现,除了不怎么顾及法律和道德,江湖规矩在逻辑上和商业规则是差不多的。这是由江湖行业的本质决定的,江湖生活就是一种底层的谋生方式,江湖规矩就是为了维持这种谋生方式。

江湖里没有权威,江湖人愿意遵守规矩,完全是为了确保自己的生意能顺利做下去。

江湖或许永存

虽然随着知识与科技的进步,江湖的骗术已经显得陈旧,但相近的诈骗手法,结合了新技术后,至今层出不穷。如今的许多边缘行业,都能在旧社会的江湖找到“祖师爷”。

比如传销就是庞氏骗局加上旧江湖的会道门手段;网络信息诈骗用的就是与过去相近的心理控制手法;相面算卦的行业打着正当名号,成了大师或名人。

混江湖有什么坏处(江湖行业为什么要用)(9)

人性的弱点始终是共通的,现实意义并没有褪色,存在于主流社会边缘的江湖、成文守则以外的江湖规矩,或许永远不会消失。复杂多态的社会,必然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由显性和隐性的规则来制衡,假如江湖真的消失了,很可能意味着多元的世俗生活也随之消失了。

多掌握科技和社会知识,多了解自己,接受江湖的事实,提升人性和心理的免疫力,才是生活之道。

毕竟,这个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