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1)

商务朗读者 栏目

商务微新闻特别策划推出

“商务朗读者”栏目

借鉴时下流行的朗读方式

邀请到他们

可爱的商务朗读者们

他们 朗读自己 也朗读世界

我们 倾听过去 也倾听未来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2)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3)

卷首语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本期的商务朗读者是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的刘艳,一年多前她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选择,告别都市与霓虹,用两年的青春光阴,主动申请到西部挂职驻村,成为中组部商务部选派我部定点帮扶点四川广安担任群策村第一书记,也是中央和国家机关选派四川驻村第一书记中唯一的女同志。

追求梦想的人比比皆是,但愿意放弃体面的工作、城市的繁华,在花儿一样宝贵的青春年华里去选择扎根基层,却是寥寥无几。就像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在本期商务朗读者中,你会看到:

身为一名普通商务青年干部的刘艳,带着对信念的坚守、工作的担当、对乡亲的诚挚和自身的磨炼,扎根农村两年,驻村扶贫几百天里的工作生活感悟《我在大山里阅读》;

以及结合她本人在广安挂职扶贫工作的经历,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角度,描绘朴素恬静的乡土风貌,抒发乡村生活的自然感悟,体现对生活之美的热爱与珍惜之情的《生活的味道》。

(以上两篇文章皆为刘艳本人原创)

商务朗读者第三期

青春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4)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5)

朗读者介绍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6)

朗读人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

刘艳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7)

个人介绍

曾获北京市高校主持人大赛总冠军,现为中组部商务部选派我部定点帮扶点四川广安担任群策村第一书记,也是中央和国家机关选派四川驻村第一书记中唯一的女同志。驻村以来,被乡亲们称做“干实事的女娃娃”、“小刘书记”,被留守儿童喊做“小刘老师”、“小刘妈妈”,被评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广安市三八红旗手”、广安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帮扶村被评为“四川省省级四好村”和“广安市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

帮扶村

荣获多个奖项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8)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9)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10)

朗诵原文

《我在大山里阅读》

作者:刘艳

从北京出发,跨越2000公里,第一次到农村工作生活,第一次学说四川话,第一次用柴火烧饭,第一次走访“没水没电”的独居老人,第一次真正知道“贫困”的含义,第一次做争取资金项目的“化缘小和尚”,第一次被留守孩子喊“小刘老师”……山路越走越熟,头发越剪越短,川味越来越浓,收起口红和高跟鞋,告别都市与霓虹,用青春的光阴,以扶贫的视角,在阅和读的期待中,在川东北那个叫做龙安乡群策村的地方,做个安静奋斗的女青年。

阅。

村里的百年柚园,正是开花季节,柚子花香太好闻了,村民家里养的老母鸡也要跑上树去闻。夏天,孩子们去树上淘蝉,拿到集市卖了攒做暑期买书的钱。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11)

△群策村柚子园

阅读的“阅”字,是行走、学习、经历、感受、记录、融合……300多户村民,一万多张民情照片,十万多字驻村笔记,100多个驻村故事……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和迎面相逢的每一位攀谈,龙门阵里摆的是修路、打井、建房子,挖土豆、种玉米、扯折耳根,编篓子、捡树枝、熏腊肉,喂鸡、种油菜、点胡豆,你家里什么情况,他土里浇什么肥、蔬菜种子怎么留、柚子树怎么种……乡村生活的春夏秋冬、滴滴点点,身临其境、了然于心。

也许,没有具体的哪次经历会让你脱胎换骨,没有具体的哪次读书会让你思想深邃,可是,一切在路上啊,在我们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赏过的景,读过的书里。

读。

阅读的“读”字,是一个起点、一种辨别、一段过程。“读”每行字、每句话、每份爱心、每次相遇所带来的改变、启示、希望和力量,从这里出发,启迪智慧之光,了解世界格局、滋润内心丰盈、镌刻人生图景。

读到的很多,在农家大姐送我的一捧栀子花里,在孩子们寄来的画和信里,在村民的笑脸里,在乡村这所学校里…读懂农村、读懂农民,在土地的劳作里、在神奇的大自然里,在那些最朴实的情感里。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12)

△和村里的孩子们在一起

杨绛先生讲,年轻时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13)

《生活的味道》

作者:刘艳

俗语讲,百姓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花。生活如果离开柴米油盐,又何来琴棋书画?我们正是从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汲取和领悟朴实的真谛与生活的菁华。

“柴”说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村民把拾捡回来的柚子树枝、玉米杆叶,折断揉搓,燃起烈焰,投入柴灶。用柴烧饭,村庄自然笼罩在朦胧的云雾和炊烟中,锅铲撞击铁锅的清脆和响亮,像是慰问辛劳一天人们的收工号。

“米”说

重情的人讲,亲人像“米”,是我们生命长流中的珍贵粮食。浪漫的人讲,“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我去探访贫困村的一位小学校长,他说,他们把学生吃剩下的粮食酵酿成米酒,招待远道而来助力乡村发展的客人,以此感惜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辛勤。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14)

△走访贫困户、组织村民开会学习

“油”说

川渝一带,百姓尤喜火锅,锅底当然离不开料和油。红油滚滚,滚烫的是游人的慕往之心、是巴蜀的耿直之性,流淌的是靠天吃饭的老百姓对“春雨贵如油”的心心相盼,是基层社会的万千景象,星星点点。

“盐”说

生活离不开盐,做菜时放的佐料,脱水时用的补给,出汗时洒的淋漓,都有盐的成分。“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仿佛说的一股“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义气。“盐贵咸、事贵全”,咸淡合适,办事周全,盐的拿捏,正是传统所言“中”与“和”的精神。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15)

△给孩子送爱心

“酱”说

中式的菜品,怎能少了酱的调色和浓香。酱的滋味,就是为食物披上浓香的盛装,装点烹饪的花样。做酱的过程,是幸福的,比如豆瓣酱、辣椒酱、花生酱……走到哪,都想带上,似乎带着一种乡味、乡愁、乡情。据说,粤语里酱是“很好”的意思,只要有酱在,有酱心在,家常的日子也能翻出别样的浪花,开出风姿绰约。

“醋”说

醋,不仅仅是一个酸字。好醋的味道亦有层次,酸中带清甜和鲜,用醋是画龙点睛之笔。吃蟹粉小笼时添一碟好醋,又香又美,味道干净清雅,讨人喜欢。有人讲,吃醋的感觉让人觉得有点儿小气,不,我们觉得,醋的味道是包容的、有爱的、大气的、愉快的。

“茶”说

生于天地里,采灵气,蕴精华。在日月间,在山水间,品茶如饮人生。爱茶之人,最喜宁静,在天宁静、地宁静、夜宁静、心宁静中,品茶,品的是天地自然,品的是美好心境。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16)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17)

结语

您喜欢商务人的朗读吗?

请点击“写留言”述说您的感受。

您是我们正在寻找的商务朗读者吗?

请用朗读来分享您的商务故事。

来稿请发至邮箱:

weibomofcom@mofcom.gov.cn

朗读者创业(商务朗读者第三期)(18)

来稿需求:

朗诵作品请通过邮箱附件上传,请同步提交作品电子文本,并在文本末注明:朗诵人姓名、联系方式、所在单位或职业、作品来源(原创或公开出版物);组织参赛作品请标明单位、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