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鲍故里好姑娘

从寿县去阜阳,在寿县西边的大道上等了一个多小时,才上了从六安开往阜阳的一辆过路长途大巴。明天是国庆节,车里人满为患,前方有下车的,我便得了个挨窗座位。看到外面新鲜,我便头顶着窗帘隔窗拍照。也许是见我别扭,刚刚落座在我旁边的一位小姑娘,便欠身帮我把车窗帘儿整个儿拉开,她说:“这样才好照呀”!我惊讶片刻,瞬间又变成了感动,看客们要知道,她可是坐在我的里手呀!表示谢意后与她聊起来,她说她是颍上人,在六安一家公司上班,节日放假回家。她得知我是出来旅游,便建议我也随她在颍上下车,去看看他们县城北边的管仲和鲍叔牙的村子。实话说,我只知道“管鲍之交”的大概意思,却真不知道这两位大名人是安徽颍上人,而且还是同村人。无奈已经买到了阜阳的车票,也就作罢。不一会儿,车到颍上,小姑娘下车,我们互说再见。

以后再提起颍上,我会先想起管鲍乡梓地的这位朴实醇厚的姑娘。虽仅一举,却显本质。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1)

拍张颍上街边的照片,权作留念

二、阜阳市区的两条河

皖西北的阜阳境内,有淮河、颍河等多条河流。颍河、泉河穿过阜阳市城区内,向东南方向注入到淮河。

在阜阳下车后,先到了市区东部的三角州公园。这里是颖河汇合泉河(汇合后亦称颍河)后,并流南下的闸口。阜阳闸在颖河段(东边)截流,在泉河段(西边)设航运船闸。我在闸口台子上,仔细观看眼下的船只排队过闸的情形。当地两个高中生,见我紧盯船只过闸,好奇地看我;我对她们解释说:“我是北方来的,看着新鲜”,遂请她们帮我拍照留影。在颖河阜阳闸管理处门前,鱼贩刚把从鱼网上摘下的鱼儿放到各色盆里,一片河边景象。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2)

立在淮河支流之一的颍河上的阜阳闸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3)

阜阳闸,也叫颍上闸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4)

颍河闸口正在顺序通过的船只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5)

在颍河船闸上拍照留影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6)

泊在颍河岸边的船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7)

从阜阳闸上向北拍上游的颍河主河道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8)

颍河阜阳闸管理处就在闸口西侧岸上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9)

颍河岸边,这位女子在卖刚从颖河里捕到的水产。网里还有若干条小鱼儿,她便把它们择出来放到盆里

三、阜阳的两座塔

从颍河闸口下来,便打出租车进城中心。司机问我去哪里,我说天快黑了,您就拉我去阜阳的最有名的地方看一下吧。他说有个文峰塔,还有个三篷塔,离得不远,来得及去。

这两座塔之间也就一站地,下车后于暮色中我急忙游看。

文峰塔在文峰公园里,是一个有湖的公园,塔高七层。公园入门不收费,爬塔另收费,我便进到塔内,越往上就越加窄而陡,爬到第五层就止步不前了。三篷塔位于马路的中央,很矮,就三层。已是夕阳西照,未近跟前细看,拍照后离开。

回旅店查网,方知三篷塔资格老,是明朝万历年间建的,文峰塔则是清朝康熙朝建。自我感觉阜阳,无论从人文历史的悠久,或是自然景观的独到,与前面我才走过的皖南和皖西相比,相对平淡了些。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10)

阜阳文峰塔: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建,目的是振兴阜阳文风,如今是阜阳标志性建筑。七层八边密檐楼阁式,高32米。全国起名“文峰塔”的塔的确是在太多了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11)

塔内越往上就越陡越窄,比我们老家定州塔内部逼仄得多。背着行囊爬到第五层,恰遇三个当地大学生从第七层顶层下来。他们告诉我上面滑,而且登上了也不是开阔的眼界,仍是和底下一样的小窗户。于是在第五层让学生们帮我拍照一张留念,便下了塔来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12)

坐落在十字路口中央的阜阳三篷塔:明万历二年(1574年)建。三层六边形,高9.93米。三蓬塔也叫“文星楼”。到此时已是傍晚,于暮色中烦人为我拍照留念

四、阜阳特色食品枕头馍

在颍河闸头遇到的那两个阜阳中学生,建议我尝尝她们阜阳的枕头馍。游览完阜阳,晚上我便满大街上寻找卖枕头馍的。终于在一条食品街一家店里,见到了这样的一个硕大馒头。我问有多沉,店主说一个3斤,我问有没有更大的,我拍个照片,他又说今天5斤的卖完了,就剩下最小的了。10元买上一个,又买些猪头肉等佐菜,回旅店慢慢吃。孤身在外游荡,这馍就算我的节前大餐喽。如此硕大枕头慢,足供我食三顿。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13)

店里摆放的枕头馍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14)

阜阳著名的枕头馍,我买下一个,3斤重10元钱。为什么要把馒头做得这样大呢?待查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15)

我拎着刚刚在食品街上买到的枕头馒回旅店,又遇上了街头这位卖馒头的女子。看着也是3斤左右一个

五、阜阳算北方?

坐在皖北淮河流域的阜阳,已明显区别于皖南、皖中和皖西长江流域的城镇,其建筑、习俗、语言及饮食都显示出明显的北方特色。

在徽州我曾漫街找馒头烙饼,没有寻见;在阜阳,竟然吃到了枕头般大小的馒头。在芜湖、铜陵和安庆等城市或乡村,黄梅调儿的唱腔不绝于耳;在阜阳一下车,便听到了铿锵的豫剧和梆子腔,这里紧邻河南,已不见了南面的棉软音调。从寿县到阜阳的路上,车一直沿着淮河流域西行,车外一派淮河平原景色......

也许阜阳的上述习俗特点与这样的自然环境不无关系吧,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吗!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16)

网上搜到的一幅将安徽省地图,作图者将阜阳市划入中国的北方

平原城市阜阳(阜阳南方北方)(17)

在长途汽车上拍的阜阳西三十里铺地界的淮河北岸景象

起《阜阳印象》一首作结:

泉颍汇此间,

阜阳划北南。

文峰存古意,

抱啃枕头馒。

2013.9.30 写于阜阳

(此文为“安徽行过”之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