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其他国家有非典吗(请回答非典2003)(1)

姜Sir隐约记得,2003年4月21日那天太阳不错。

早上刚到报社,有个住万新村的同事悄悄说,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出了非典病人,已经被封了

紧接着下午例会,领导非常严肃地宣布,今早接到市里通知,要求各单位加强非典防控。

“大家以后能电话采访就电话采访,出门都戴点口罩,多注意安全。要是有感冒发烧症状,赶紧去医院,先不要来上班。”

然后一人发了个水银体温计,要求每天测量上报体温。

气氛立马就紧张起来了。

其实,早在2002年底,有关广东出现了一种神秘传染病的消息,就已经开始流传。

到了2月份过完春节,传言就越来越邪乎,说是很多医生护士都已经感染,死了很多人。

不过,那时的中国还处在传统媒体的黄金年代、互联网的蛮荒时代

上网要拨号,QQ只能在电脑上用,手机都是按键式的,更没有微信、微博、今日头条……

即便是身处报社,所能获得的信息也极其有限,无外乎就是看看央视、翻翻报纸、浏览下门户网站。

各种非官方的小道消息,仅限于点对点之间的口口相传,扩散速度极其有限

也正因如此,哪怕是3月份又传出山西、北京、内蒙古开始有非典流行的消息,四地之外的大部分普通人,仍然没什么切身感受。

直到4月20日,卫生部长张文康、北京市长孟学农被免,中央要求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非典疫情,当日北京确诊病例增加近10倍。

而且就在这一天,天津首次发现2例非典患者、1例疑似患者,两位患者还都在当天去世了。

这应该算是一个转折点。

那会的姜Sir,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儿,刚刚大学毕业两年,一头乌黑秀发,腰也还硬朗,无房、无车、无女友。

平时的生活很简单:骑自行车上下班,回家玩玩《魔兽争霸3》,周末出去跟几个同是单身的大学室友去网吧联机打CS,然后下馆子搓一顿……

那时的天津,还被外地戏谑为“刚被拉登炸过一样”。

机场新航站楼还没建,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刚刚启动,地铁1号线刚进入主体施工,津滨轻轨刚刚试运行,海河东路、金钟河大街、卫国道刚刚拓宽,银河广场、塘沽海河外滩刚刚建成……

整体上,天津市还非常非常小,常去的几个地方,自行车基本就能搞定。多数人仍坚信“不去人群密集之处就不必戴口罩”,姜Sir也是如此。

生活照常,唯一纠结的是,3月份报了驾校学车,刚练到路口掉头,每周末只能硬着头皮坚持去。

刚开始有点害怕,渐渐人就疲沓了,爱咋滴咋滴吧。

直到6月底疫情基本结束,在一次房协会议上才得知,和自己很熟的河西房管局管宣传的张姐,她老公和公公全都染上非典去世了。

那时才感觉有点害怕,原来非典距离自己其实并不远。

2003年其他国家有非典吗(请回答非典2003)(2)

2003年2月底,任向民跟同事、合作单位一起,为研发亚资置业的城市别墅二期产品去了德、法考察。

等3月初抵达巴黎时,就感觉不太对了。

宾馆的电视里全是中国的镜头——救护车闪着警笛、全身防护的医生、担架上的病人、戴着口罩的市民……

同行的一个知名建筑师,老婆就是法国人,当时从北京打来越洋电话,提醒他们北京已经有了非典,回国时一定要戴口罩。

大家也都没太当回事,回国落地北京机场,都没感觉出紧张气氛。再过几天,北京机场就开始测体温,很多国际航班也停飞了。

之后一起按部就班,售楼处照常卖房,任向民领着同事天天跟合作单位开会,研讨新产品的设计。

等到4月下旬,天津形势严峻起来,但也是一天没停过工。大家每天戴着口罩,减少了聚集,公交改成自行车上下班。

因为媒体宣传板蓝根有预防作用,任向民还带着口罩、战战兢兢地去医院采购。

那会,他家住南大,每天上下班都要骑自行车走紫金山路,过黑牛城道再转郁江道,单程要半个多小时。

紫金山路刚刚拓宽,两侧的行道树还都是小苗,树冠很小,基本没什么树荫。有几天赶上回暖,大太阳暴晒,这一路骑下了简直快要爆炸了。

这时候,他就把自行车停在路边,招手拦一辆满大街跑的黄大发。车停下司机也不下来,得自己把自行车抬进车厢、拉上车门。

坐上副驾驶位,司机一句话不说,任向民告诉他目的地,然后俩人一人头偏向一边,就这么默默无语的一路。

当年,黑牛城道基本就是天津南城的尽头。梅江开发没几年,人气还都不旺。郁江道更是荒凉破旧,满眼全是厂房、仓库和老旧宿舍。

后来等8月份姜Sir拿到驾照,还和同学租了辆夏利来这里练手。当时适合新手练车的地方还有华苑、瑞景和太阳城——基本马路上看不到什么行人和车辆。

2003年,梅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已经落成的华厦芳水园3000多一平、顺驰蓝水假期4000多一平。尤其是后者,奠定了顺驰当年在天津市场的霸主地位。

等到17年后,顺驰已经烟消云散,整个梅江的开发面积也扩大了将近5倍,价格涨了近10倍。

任向民一直认为,2003-2008年那段时间,才是天津楼市的黄金时代——不论哪个项目,大家都想做出点创新。

整个大梅江板块就是在非典以后崛起的,半岛豪庭的天鹅、水晶城的火车头、卡梅尔的游艇、汐岸国际的木栈道、海逸长洲的大湖面……几乎个个都有自己的标签。

当年的亚资城市别墅,请来冯小刚、徐帆代言,售楼处用一大块锈迹斑斑的耐候板制作了自动感应大门,规划引入BLOCK街区概念,窗户用的都是外铝内木材质,入户位置外檐用金丝楠木装饰……

再看现在,还有多少开发商会在产品策划阶段,组织营销、设计团队外出考察呢?

2003年其他国家有非典吗(请回答非典2003)(3)

2003年非典袭来的时候,张立和同事们正在为一个重要项目的开盘紧张忙碌。

这就是天津万科水晶城

这一年,万科已经进津11年,却已经有4年没开发过一个新项目,且天津公司成了万科集团唯一亏损的子公司。

压力山大,每次张立和总经理去深圳开会时,头都抬不起来。

2002年,天津万科终于获得了位于解放南路的天津市玻璃厂地块。

据说,这是洋务运动后法国人建造的,解放后又加以扩建,厂子占地有700亩。

当时天津公司总经理是肖楠,设计负责人是朱建平。前者后来在集团主管万科设计与产品条线多年,后者后担任万创设计管理中心总建筑师。

正是他们二人,最早主持了水晶城的设计和开发。

当时最纠结的有一件事:原玻璃厂遗留的老厂房、旧铁架、废弃铁轨以及600棵大树,到底是拆除还是保留?

最终,王石拍板,这些都要留下来,并在设计中加以运用——

600棵大树保留成景观花园,吊装车间改造成会所,老铁路和水塔构成标志性景观要素……

2003年春节一过,正当万事俱备之时,非典来了。

张立记得,4月下旬开始天津病例不断增长,大家也都有点害怕。但是示范区的施工、媒体的推广、客户的邀约等等一系列工作,一直都没停过。

4月25日,建委要求施工单位加强农民工防疫管理、防范不到位一律停工。即便如此,水晶城的工期也没受影响。

5月19日,非典最严重的时候,天津万科水晶城首期正式开盘

当时人群不能聚集,开盘也没有集中在密闭空间进行,而是在实景示范区的小花园里露天排队,万科还给每个客户都发了口罩。

情景花园洋房均价4800元/㎡,首开200多套房源去化了80%左右。

开盘后,天津万科还组织了一场媒体交流会。本想邀请记者们看看实楼样板间,但为了防范疫情,大家就在示范区的室外坐着聊了聊,最后没吃饭就散了。

等到6月份非典疫情基本结束,又组织了一场实景示范区正式开放,展示了中国住宅业第一个发明专利的“情景花园洋房”和万科集团内第一个工艺工法样板间。

据说,原来玻璃厂的老厂长,那天忍不住随大流也来了。

突然看见那栋熟悉的厂房还保留着、那些叫“牛腿柱”的钢筋混凝土粗大立柱还屹立在那里,原来工厂卫生所门口的那些老树也都在、铁轨也保留了、轨道上长出野花……

老人就蹲在那座厂房前面嘤嘤地哭开了。

那一年,天津万科终于扭亏为盈,可是全年销售额仍然不足10亿元。

那一年起,全国的郊区大盘都卖得越来越好,城市的骨架也被迅速拉伸开。

2003年其他国家有非典吗(请回答非典2003)(4)

现在回想起来,徐家新都感到后怕。

2003年,他正负责筹备开发区建设集团(泰达建设集团前身)在市区第一个项目——天江格调空间的开盘。

一直忙活到4月中旬,虽然也听到了很多传闻,但大家都感觉距离自己还很远,社会秩序一切正常。

现在的天津人,可能已经忘了上世纪90年代这座城市有多破。

以南开区为例,当年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的大有人在。老城里、西广开、南大道、万德庄等片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全是砖头压油毡的危陋平房。

1993年,天津危改工程启动,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西市大街片区就属于危改的范畴,天江格调空间则是这里首个新建商品房项目。

因为周边教育资源丰富——马路对面是南开五幼,小学是南开五马路小学片,距南开中学不到500米,所以项目也打出了“范教育社区”的概念。

4月19日,项目正式开盘。没想到头3天,就有客户自发来现场排队了。

这太令人震惊了。要知道,2003年之前,买房并不是个普遍行为,很多天津人连投资房产的意识都没有。

连徐家新和同事们都很吃惊,也很紧张,生怕现场失控出现意外。先是劝说客户回家,不成功,便赶紧安排人员维持秩序。

第一天,晚上给客户送军大衣,转天起来送早点。第二天感觉晚上太冷,干脆租来几辆大客车,让客户都在车上过夜。

最后,一上午时间,200多套房源被400多组客户一抢而空。

转过天来,4月20日,天津就出现了输入性非典病例。4月21日,对出现非典病人的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实行隔离。

紧接着,天津的形势急转直下,防控越来越严。

徐家新庆幸,如果再晚一天,甭说是允许客户排队,恐怕连开盘都批不了了。

这之后,售楼处并未因疫情严峻而关闭。每天,现场都会给客户煮板蓝根,还免费发放口罩。

但即便如此,整个5、6月份,售楼处里都没什么人。

6月底,非典疫情基本告一段落,徐家新还特意在售楼处组织了一场抗击非典主题的漫画展,算是暖场,但到访也很一般。

天江格调空间,是格调品牌的第一炮。紧接着,泰达建设又在西市大街周边开发了格调兰庭、格调故里和格调春天。

谁也没想到,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天津楼市迎来一轮前所未有的爆发

天江格调空间2003年4月开盘时,均价3850元/㎡。等到2004年下半年旁边的格调兰庭开盘时,已经达到7000元/㎡出头

徐家新说,当年确实是一个封闭的社会——传媒不发达,人们获取的信息就少;交通不便利,流动人口就少。

他的孩子在5月份出生,从临产前每周一次产检到最后出生时陪床,他在医院都没戴过口罩,接待他的大夫也没什么特别防护。

2003年其他国家有非典吗(请回答非典2003)(5)

截至2003年8月16日,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

截至2020年2月25日0时,中国内地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77658例,死亡2663例

200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增幅9.1%;201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增幅6.1%

2003年,天津全市生产总值2386.94亿元,增幅14.5%;2019年,天津全市生产总值14104.28亿元,增幅4.8%

1999年到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复合增速在20%以上。到了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7.2亿㎡,是2003年市场规模的5.1倍。

2003年,万科销售额达到63亿。2004年,孙宏斌和王石还在争论,谁能先达到100亿的年销售额。

2019年,全国销售额100亿的房企已超过152家,销售额1000亿的房企已达到36家。其中,老大碧桂园超7000亿,老二万科、老三恒大超6000亿。

2003年,天津实现商品房成交面积786.5万㎡,成交金额202.3亿元,成交均价2572.16元/㎡

2019年,天津实现商品房成交面积1394万㎡,成交金额2197.19亿,成交均价15765.55

17年间,成交面积增长1.77倍,成交金额增长10.86倍,成交均价6.13倍。

北野武2011年在日本大地震后说:“灾难并不是死了20000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20000次。”

我们终将会战胜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可代价却是如此惨重。

所有人都在问:“当这一切都结束后,中国的经济、天津的楼市,还会不会再复制一波2003年非典之后的走势曲线?”

(应被采访者要求,张立、徐家新均为化名。本文用图摘自网络,版权归拍摄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 END -

2003年其他国家有非典吗(请回答非典2003)(6)

202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