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微信、QQ等软件上推出了语音服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语音语音来交流,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人,这样的沟通更加方便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每当点开自己的语音,你会觉得好难听啊这是自己在讲话吗?怎么会这么难听可是我们听别人的声音,觉得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为什么录音里的声音这么难听?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录音里的声音这么难听(自己录音里的声音为什么那么难听)

为什么录音里的声音这么难听

自从微信、QQ等软件上推出了语音服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语音语音来交流,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人,这样的沟通更加方便。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每当点开自己的语音,你会觉得好难听啊!这是自己在讲话吗?怎么会这么难听!可是我们听别人的声音,觉得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是快慢叫做的频率,单位是赫兹,频率就是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根据音高的不同我们把声音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振动频率在8000赫兹以上的声音称为高音,频率在200赫兹到8000赫兹之间的称为中音,频率低于200赫兹的声音叫低音。我们说话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在脖子这里,喉部有两片富有弹性的薄膜,这个薄膜就叫声带。在两片声带之间还有一个空隙,叫作声门。喉头周围肌肉的收缩可使声带放松或拉紧,又可使声门打开或关闭。呼出的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控制声带松紧的变化,从而使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来。那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听到声音的过程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然后,振动产生的信号通过听小骨、耳蜗等组织到达听觉神经。最后,听觉神经把这个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可以听到声音了。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但这种传播需要其他物质的帮助,可以帮助传递声音的物质也叫“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产生的衰减也最小,也就是各种频率的声音几乎没有损耗就能传播到远处,特别是低音的传递效果最好。液体传播要差一点,气体传播是最差的,不仅是传播速度慢,而且声音的损耗比较大,有些频率的声音还没到达耳朵就停下来了。我们平时听别人的讲话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把声音传播到耳朵里的,由于传播过程中的损耗,一部分频率的声音我们没有听见。而我们在听自己的声音时,一方面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里,另外,我们头部的骨骼也会把声音传播到耳朵里面。相比于空气传播,骨骼是固体,它能够较好地保证声音原本的音色和音质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生活中所说的“高保真”也就是把物体发出声音时的各种细节都能清晰、毫无损耗地传到耳朵里面。骨骼传播就能使我们高保真地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微信、QQ等软件里的聊天语音,首先是手机把人讲话的声音录制下来,这是把空气振动转变成电流的强弱变化记录下来,一般的手机很多声音的细节就不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当我们播放这段录音时,手机扬声器把电信号重新转变成空气的振动,这个转换过程中又有一些声音细节丢失了。在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时,再一次丢失细节。特别是低于200赫兹的低音,手机扬声器很难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听录制的声音就会感觉和平时讲话很不一样,甚至觉得这个声音不是我们自己的。

总结一下,平时我们听到自己的声音,头部的骨骼会把200赫兹以下的声音很好地传播到耳朵里,这种声音一般会比较低沉,富有磁性,所以声音就觉得好听。录音后的声音有磁性的低音部分,要么手机没有能力记录下来,要么扬声器没有能力播放出来,要么传递过程中被损耗了,不能传递到我们耳朵里,所以听起来就没有那么好听啦!

,